例谈比较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 6/4/20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总第368期   作者:伍云
[导读] 结合教学实践例子,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运用比较思维。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金福园小学 512026

  摘 要:比较阅读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现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比较思维,从单元的整体出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拓宽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比较 比较阅读 语文要素 语言揣摩

  比较阅读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在教学中,合理、恰当的比较阅读,能帮助学生透过各种语言现象发现和掌握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求同、求异等创新思维。结合教学实践例子,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运用比较思维。

  一、运用比较思维关照整体,切实落实语文要素

  现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统摄起各篇课文。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运用比较思维关照整体。

  当备课视野基于整单元、整册、整套教材时,整合、勾连、比较,关照全局连成一体,同时语言、思维、情感三者也得以有机融合,我们的教材才能发挥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相加之和”之整体效应,整个教学的格局会更有序、有效。

  1.纵向比较,打通语文要素之间的“隔断墙”。

  要对所教单元有明确的的定位,了解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中如何前后勾连,首先要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如人物主题阅读单元,从四年级开始,语文要素都是前后联系,螺旋上升,逐步推进的。

 48.png 

  通过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进行纵向比较,明晰语文能力的层级发展,注意前后勾连和区别,才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进行系统的教与学。

  2.横向比较,搭起语文要素落实的“脚手架”。

  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的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后,在单元整组教学中该怎么落实。这时,我们需要通过横向比较单元内的各篇课文,关注单元导语、阅读提示、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将语文要素的落实贯穿在单元整组备课中,单元内互相勾连、比较。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横向比较单元内三篇课文如何搭起落实语文要素的“脚手架”。

 48-1.png 

  3.比较探究,进行单元主题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上好一篇篇课文,应该把教材中的课文放到广泛的阅读体系中开展单元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一系列比较、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显得更有意义。通过同作者作品的比较、同题材作品的比较、同一人文主题的比较、同一风格的不同作品的比较等多种途径进行拓展阅读,学生通过探究异同,深化认识,尽享个性阅读,达到多元吸收。

  4.异中求同,做好单元的总结归纳。

  单元回顾总结时,如果教师不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比较归纳,发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利用好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比较了解同一单元内几篇课文的异同,运用比较思维,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由个性归纳出共性,实现规律的总结和习得,学生的学习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二、运用比较思维着眼细部,进行语言揣摩品味

  如果说前面主要是篇章比较阅读的话,这部分则主要是字词句段间的细部比较阅读。在常态教学中,许多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会常常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等来选取比较点,确定比较阅读素材,适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较阅读。

  1.细部比读。细部比读,指课中字与字,词与词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比较品读,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比较品读中推敲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体悟课文中精妙的字词或句段话时,我们可以变换相应的内容,营造新的语言环境来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

  (1)细部比读之字词。教学中一个很经典的运用比较的方法品词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很多教师把它改成“春风又吹(过、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体会“绿”字的妙用,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不仅是诗,每篇课文都有类似的妙词妙语。在小学低段,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比较的支架,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支架进行字词的比较,从而逐步固化和提高比较的思维能力。教师可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字词的比较,尝试用换一换的方法,与原文比较,哪一个词语更好,并说明原因。学生在这样的交流分享中,既学会了运用比较的方法,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多进行字词的细部比较,对于体会课文用词的精确与生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2)细部比读之句子。句子的比较品读,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例子也很常见,如四年级(下)第13课《猫》,为了体味老舍先生通俗风趣、饱含温情的语言特色,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①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②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能感受到A句的表达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这种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拿通常表达的方式和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品读中更容易领会到老舍语言的味道——通俗又饱含温情。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帮助学生体会到字里行间透着的作者的情感。

  2.设点比读。设点比读,为突破某一教学重难点,灵活挖掘课文内的可比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自主感悟。如课文中景物描写比读、人物形象比读等等。

  有的课文里有些句子从表面上看是对事实或景物的描述,实际上可能饱含丰富的情感,潜匿着深刻的内涵。在这些语意潜匿处进行设点,抓住可比素材进行剖析比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准确性。

  如《草船借箭》一文开头讲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造十万枝箭。在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部分中,表现了诸葛亮和周瑜各自的个性特点和内心活动。研究分析他们的对话进行比较,能较准确地体会人物语言与人物特点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两人对话的分析、比较,学生领会到:周瑜虽表面和善,内心却充满杀机,充分表达了他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特点;诸葛亮看似自投罗网、呆若木鸡,实则胸有成竹。两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人物形象在相互比较映衬下,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这一研读比较,不但完整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了人物特点形成的根源,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比较的语文综合能力。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字词句段间的语言品味,学生便会在比较的思维活动中,发现语言表达之妙趣,同时也升华了认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思维和比较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刻的感受,能引导学生归类习得阅读及写作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振国 对比阅读,为阅读教学启一双慧眼[J].语文教学通讯,2007,(30)。

  [2]周艳 比较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J].小学教学研究,2020,10。

  [3]罗建红 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