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痔疮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痔疮的患者200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痔疮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临床痛苦,促进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的恢复,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痔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肛肠科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概率也会提高,无规律的睡眠、嗜食辛辣食物、过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痔疮发生的原因。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是极易复发;同时还会发生感染、肛周脓肿、排便困难等并发症,无法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近年来,随着对中医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西医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患者的临床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痔疮的患者200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本次试验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男49例,女51例,年龄22-45岁,实验组患者男52例,女48例,年龄25-50岁,所有患者的病情轻度26例,44例中度患者,重度患者30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如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的常规治疗办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患者术前6-8小时开始禁食,准备清洁灌肠;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截石位进行手术,麻醉采用鞍麻,将痔疮后突部位进行切口,并将外痔与内痔进行分离,然后进行结扎;手术结束后进行消毒并放置引流管;还应该对患者口服甲硝唑1.2g/d,30mg/d的维生素B12,给予0.6g/d的VitC,150mg/d的消炎痛片。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的治疗办法,可以让患者口服中成药如:地榆槐角丸(每次1丸,逐日服2次)、痔康片(每次3片,逐日服2次)、痔疮内消丸(每次服15-20粒,逐日服2次)、化痣丸(每次1丸,逐日服3次)等,然后采用15g当归、泽泻10g、20g黄芪、10g防风、20g党参、15g地榆炭和大黄10g等进行熬制,进行坐浴帮助治疗,一天一次,每次30min左右。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润肠通便、消肿止痛的作用,术后还应该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比如出血情况、疼痛度、肛门周围情况、患者的排便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用,以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手术后,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排便困难的1例,肛门周围红肿的2例,出血的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出现排便困难的3例,肛门周围红肿的4例,出血的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痔疮是肛肠外科较为常见且易复发的一种疾病,分为内痔、外痔以及混合痔三种类型,其中以混合痔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同时伴有疼痛、瘙痒、肿胀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痔疮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发现,痔疮的诱发因素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工作环境有关,如长期饮酒,嗜食煎炸食品,暴饮、暴食以及长期端坐的人群易发该病。患者在发病期间有不同程度的肛周疼痛、局部红肿、肛门脱垂以及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表现,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但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患者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切口出血等。痔,俗称为痔疮,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位于肛门部位发生的疾病。其发病年龄无限制,不过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增加。我国属痔疮高发国家,相比较美国等国家发病率显著较高。目前痔的发病原因仍未完全清楚,主要有两种学说来解释,即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具体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的结构是由肛管皮肤下及直肠下段粘膜下的静脉丛发生病变,由淤血、扩张或屈曲而形成的静脉团为主要致病原因;肛垫下移学说具体认为痔原属于肛管部位正常解剖学组织结构,是齿状线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及齿状线,即可叫做血管垫。如果此部位发生异常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具有相关临床症状,才可以将此结构称为痔。由于此种学说认为血管垫为正常人体解剖结构,所以其治疗大多采取保守治疗消除症状,而不是解除痔体。痔疮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四点,(1)遗传因素,根据有关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影响痔疮的形成占临床患者的较大一部分因素;(2)饮食习惯,经过有关统计显示,八成以上患有痔疮的患者喜好长期饮酒或长期食用辣椒类的食物,其辛辣食物多有影响粪便成分,可升高肛肠疾病的患病率;(3)排便习惯,排便姿势较低或上厕所时间过长,除易造成大便结节外,也比较容易提高痔疮的患病率;(4)便秘,便秘易导致钢管内残留有毒物质,长期便秘则容易发生感染,长此以往,则对痔疮的患病率有所提高。如今,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这种疾病被逐渐运用到了临床治疗当中,通过临床医师及各有关人士的不懈努力,对痔疮的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痔疮不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影响患者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而且痔疮坏死、感染严重时,可经过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疗法和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快速有效,但创伤较大,容易留下后遗症,而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中早期患者一般选择药物疗法,通过药物调理逐渐达到恢复的目的。中医认为痔疮的病机多属于湿热风燥,湿热下注肛门,火邪伤脉动血,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大肠积热,以致气血郁滞、结而成块。我们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痔易,化痔易是在中医“酸敛收涩、活血化瘀”的理论指导下,由五倍子、明矾等的有效成分配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有收敛、抑菌等作用,能使小动脉内血栓形成加快,且毒性较小。注射后可使使断裂或松驰的肛肌纤维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有效固定脱出的肛垫,而且由于中药的收敛作用,形成肛垫血管壁周围的可逆的组织纤维化变化,使肛垫内的动静脉吻合的淤滞状况得以改善,适用于各期内痔,尤其是晚期内痔及由晚期内痔发展而成的静脉曲张性混合痔。
参考文献
[1]黄康彬.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66-68.
[2]刘晓光.微创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0):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