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张虚之
[导读] 探讨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方法在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张虚之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2)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方法在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法)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FMA)评分[(24.55±3.02)分>(20.83±3.41)分,t=5.67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64.08±4.85)分>(55.23±6.16)分,t=6.023]以及治疗有效率(92.68%>75.61%,χ2=4.479)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之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针刺治疗;足少阳;阴跷脉穴;中风后足内翻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发后,往往会引发多种后遗症,损害其身体健康,妨碍其日常生活活动。中风后足内翻的发生,主要与肌肉牵张反射异常、肢体内外侧肌张力失衡有关,形成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康复进程的延缓。在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采取运动治疗方法,局部牵伸关节,配合使用矫形器,用于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但是作用效果有限。为了更为有效的治疗中风后足内翻,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分析中风后足内翻的病机,针对气血不畅、脉络阻滞、筋脉失养等表现,行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之法,可将针刺治疗应用其中[1]。本研究通过对8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观察,探讨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中心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2/19,年龄范围为58~85岁,平均年龄(65.73±4.02)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21,年龄范围为61~84岁,平均年龄(66.94±5.2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中,应用常规针刺法。在患肢上取穴(丘墟、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等),取一次性毫针(0.25mm×40mm),直刺穴位,进针0.5~0.8寸,得气后,行针1min(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1次/d。
  观察组中,应用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针刺治疗方法。在患肢上取穴,取足少阳之阳陵泉、足临泣穴,阴跷脉之照海穴,取一次性毫针(0.25mm×40mm),斜刺照海穴,进针0.5~0.8寸,得气后,行针1min(提插,泻法)。斜刺阳陵泉穴,进针0.5~1.0寸,得气后,行针1min(提插,泻法)。直刺足临泣穴,进针0.5~1.0寸,得气后,行针1min(提插捻转,泻法)。
  在针刺治疗的同时,观察患者患侧肢体的反应,局部产生局部酸麻胀痛为宜。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做足背屈、外翻动作,活动患侧踝关节,矫正患足的生理体位。经过6周的治疗(1周为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评价常规针刺法和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针刺方法在中风后足内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结果
  2.1临床疗效
  
  3讨论
  中风后出现足内翻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在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纠正下肢内外侧肌张力失衡为目标,恢复为正常的运动模式[2]。中风是由于瘀血阻络、阴虚风动引发的疾病,往往会引起气血逆乱、经络痹阻,进而导致筋脉失养,表现为“神无所附,肢无所用”[3]。在中风后足内翻的中医治疗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经脉阻滞情况及气血运行状态,需要采取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法。该过程中,应用针刺治疗方法,在足少阳胆经、阴跷脉上取穴。足少阳胆经与阴跷脉,能够对动足、行走产生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而受到气血不畅、筋脉阻滞的影响,产生痉挛、拘急、弛缓等表现,导致下肢肌张力失衡,活动功能会出现障碍。在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治疗中,取足少阳胆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可以有效疏通筋脉、恢复气血正常运行,进而解除患侧痉挛症状。取阴跷脉之照海穴,同样具有疏通筋脉的作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侧拘急症状。在此基础上,配合采用运动疗法,有助于加快其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后,92.68%的观察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良好,下肢FMA评分由治疗前的(17.13±2.26)分提升至(24.55±3.02)分,而ADL评分由治疗前的(34.12±5.37)分提升至(64.08±4.85)分。经过常规针刺治疗后,75.61%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恢复效果良好,下肢FMA评分由治疗前的(17.52±2.97)分提升至(20.83±3.41 )分,而ADL评分由治疗前的(35.02±6.08)分提升至(55.23±6.16)分。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更好,进而反映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针刺治疗在中风后足内翻临床治疗中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治疗中,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针刺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春燕,张春红,李金坡.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9,25(14):129-131.
  [2]蒙昕竹,周鸿飞.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理论基础[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8):70-72.
  [3]夏梦,鲁海.踝三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2):2152-2155.
  [4]眭兰,蔡艳.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8,31(10):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