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城市道路越宽,建设时间越长,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缺乏,所以开采地下水,这种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建筑物的沉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使人们认识到水资源再分配利用的重要性。它通常把水留在城市里,而不是在最需要水的时候选择外部转移的方式。借助自然建设海绵城市,改变传统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有利于城市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实
1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的意义
1.1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的效率与水平
过去,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限制,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汛期城市内部排水系统的运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确保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的水平和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城市自然环境渗透和自我修复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城市健康稳定运行。
1.2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中国大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确保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蓄水能力得到加强,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质量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和维修,从而保证相关城市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1.3加强城市内部资源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口密度也逐渐增加,这导致城市资源和空间利用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运用这一理念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排水系统和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城市雨水资源或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2目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环境气象较为复杂
城市环境和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人们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性气候变化,给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以往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不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进行设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2.2降水利用率比较低
从相关实践和研究中可知,自然生态系统中有20%存在雨水流失、80%的雨水渗入到了地下表面,可是随之城市地表面硬化度的不断增加,目前只有20%的雨水可以渗透到地面,80%的雨水形成径流,这样就不能对城市地下水有效补给,促使水资源严重浪费。
2.3施工和维护不合理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地上空间的建设,而忽略了地下空间的建设。此外,现阶段从事地下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地上施工与地下施工配合不够。同时,许多城市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上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许多给排水工程竣工后缺乏养护,养护方法往往不科学。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绿化带的设计
绿化带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两侧有车道和人行道。它还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
利用绿化带的结构特点,增加绿化带的排水设计,不仅可以为绿化带内的植物提供水源,而且可以利用土壤实现自然吸水。绿化施工中,可在绿化带深层设置导流层,导流层末端与附近水库或河流连接,使水通过绿化带渗入地下,引导至水库或河流,实现水资源的配置。
3.2强化给排水系统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给排水建设不符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由于部分地区建设资金不足,市政建设资金投入大幅减少,严重削弱了给排水建设的初衷,使城市整体生态防御体系效果下降。基于此,海绵城市建设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开展;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要求,加强城市给排水建设,修复老化的管道、构筑物,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给排水系统,完善水资源处理、雨水积聚、排水、防水等功能;加大海绵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生态公园、绿化景观等,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建设,建立雨水储存、利用和污水排放系统,提高地下设施的承载能力,保证暴雨时不发生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城市地表水流速,从源头上消除洪涝灾害,充分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供给和排放。
3.3以生态保护为原则,构建仿生海绵体
借助先进的人工技术,以生态保护的原则为基础,在保证城市整个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可以积累、净化和利用雨水,充分利用现有的供排水系统。在现有的系统中,可以对城市给排水设施进行修复和改进,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海绵城市承载能力。此外,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大力开展人工林地恢复,调整城市水系建设。3.4人行步道的设计步行道是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行步道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条件,进而影响城市的良好环境。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应将海绵城市的概念加入到人行步道的设计中。通过相关的施工技术,提高行人步道对水体的渗透能力,可以有效保证行人步道的干净利落。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应引入具有透水性的建筑材料,同时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人行道的吸水能力。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首先,在人行道施工区域铺设不透水土工布。不透水土工布铺设在人行道区的素土上,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不透水土工布能有效地防止水渗入土层。铺设时应保证施工段地面水平,重叠的防渗土工布长度不小于2m,防渗土工布铺设后,在防渗土工布上铺设碎石层,碎石层的压碎值不得高于25%,其碎石个体直径不得高于25.5mm,碎石材料中直径小于0.08mm的个体不得超出材料总量的4%;铺设好碎石层后,在人行步道区域的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立墙及地面是由高分子树脂、固化剂等材料制成的新材料。由于排水沟施工材料密度高,可使排水沟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减少杂质留在排水沟壁上的可能性。新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抗压和耐腐蚀性能,使用寿命长,利用率高。其次,在碎石层上浇筑透水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具体厚度控制在15cm左右。浇筑完毕后,用平板振捣器将混凝土层振捣均匀,各部位振捣时间不超过10s,保证混凝土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即可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透水混凝土层后,混凝土层应养护一周。在养护过程中,严禁踩在混凝土层上,以保证养护工作的质量。养护结束后,透水混凝土层应铺设具有渗透能力的土工布。铺设标准应与不透水土工布一致,以完成人行道的基本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铺设不同形状但具有透水能力的路面砖,最终完成人行步道的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需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而海绵城市是一种适合生态经济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在给排水设计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设计方向,并结合施工现场条件,才能大幅度提高雨水排放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498(13):112+130.
[2]秦一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281(3):114.
[3]李春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8(36):24.
[4]崔乾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给排水管道系统构建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397(23):125-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