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磊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张磊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如果河道发生又黑又臭的现象,将会对周边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水体生态修复是结合了环保特征和生态特征一种综合性的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在近几年的黑臭河道治理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黑臭河道治理中;应用研究
        引言
        目前,城市内河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已经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在了一些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来说,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对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开展,使其更好的为城市内河水体治理工作做贡献。
        1生物修复技术
        所谓生物修复,主要是通过天然资源的利用培养微生物或是其他生物的培养,可以实现调控环境下将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在大部分生态环境维持的环境下,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污染处理的有效性,增强并提高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着工程量小、成本低以及环境优化的特点,将其运用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可以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并针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消耗性污染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的处理,提升城市水环境修复的整体价值。
        2当前城市内河水体的现状
        2.1河道自然形态渠道化
        目前,很多城市内河治理方式还是沿用的传统的治理方法,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的发展,在治理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统一化、直线化、河槽渠化。比如说,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比较注重城市内河的防洪功能,而河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功能被忽视掉了。在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很多的河流进行了裁弯取直的处理,并用混凝土来加固河床。致使很多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被破坏掉,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
        2.2污染源头没有得到及时控制
        农业污染源头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农业生产期间所使用化肥及农药流入到周围水体环境中,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同时,受农业地区建设水平影响,废弃物收集及处理工作没有得到及时开展,各类污染物质随雨水冲到周边河流,导致污水治理成效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
        2.3忽视水环境的生态恢复
        通过对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状况的分析,大部分城市中的水污染治理采用清淤、驳岸等方法,通过这些处理方法的分析,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河道水体的污染问题,在污染清理结束之后下层底泥仍然会释放有机物以及营养盐,影响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在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应该通过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的运用,进行水环境生态功能的展现,以延长水体生物链,并根据水环境治理的基本状况,通过城市水环境的修复,充分满足当前城市水质污染的处理需求,提升水质污染的控制指标。
        3对臭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3.1总体实施的主要技术路线
        此次臭水河道的应用治理主要采用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其中主要的核心内容为利用微生动植物对水体水质进行全面的净化改善。然后在河道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不断地提升整个环境的含水量,使其能够具有抵抗一切外界污染因素干扰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实现持久发展进化的经济效益。
        3.2建立流域污染源削减工程示范基地
        在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期间,须建立起流域污染源削减工程示范基地,确保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被有序应用在水体污染管理工作中。

认清水体污染源头,结合水体河网特征,制定科学流域污染物削减方案。在经济效益最大化基础上,建设大型前置库,拦截更多污染物,减少污染物进入重要水体内的数量。
        3.3构建丰富的水生植物群
        由于河道内经常表现整体水质较差的现象,同时还要承受更大的污染负荷。因此我们可以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其中水生植物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耐污染程度较高的物种,比如沉水植物表现出极强的耐污能力有芦苇、香蒲和苦草等,同时对浮游植物的选择一定要选新陈代谢较少的菱状植物为主。其实我们还要遵循河道河流植物的具体覆盖要求,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不能超过70%,其次沉水植物岛覆盖面积大致维持在50%左右,同时对于服用植物的覆盖,不能超过整个河面的5%,其密度大致维持在3~10株之内。
        3.4加强水体污染环境治理力度
        为切实提升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实效性,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水体污染环境治理力度。一方面,结合水体污染及水环境污染情况,制定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的管理方针;另一方面,积极应用法律法规,健全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方案。注重水功能综合优化与流域空间管理工作,通过优化当地市场配置,缓解水体污染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固有矛盾。同时,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力度,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决策依据的水体污染治理模式。
        3.5合理应用修复技术
        在不破坏自然的条件下,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可以采用多种修复技术,使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得以重建,可再生循环能力得以恢复,从而实现城市内河水体的良性循环。目前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所采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GIS和RS技术。无论是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中,还是利用生态修复理念的河流治理中,都要定一个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于引进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运用GIS和RS技术,是以持续发展理念为标准,建立内河水体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内河水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地理情况等的定量分析和评价,来完成科学、安全、有序的城市内河生态修复特色规划。(2)缓冲区恢复。一般来说,陆地和河流的交界区域为缓冲区。缓冲区决定着河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对分蓄、削减洪水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为此,需要在缓冲区内种植相应的植物,对水土流失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对污染物起到过滤作用,同时也为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3)水质生态修复技术。若想对城市内河水体污染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就要使用先进气体抽取、底泥疏浚等技术,同时还能控制水域外源性污染源。除此之外,生态驳岸修复技术、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植被恢复等技术也已经被应用到了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6构建出良好的生态缓冲带
        生态缓冲带的修建主要是对河道两岸进行有效的修复,以此能够形成良好的植物生长群落。同时我们在对于树种的种植上,一定要因地适宜的选择,保证每一种植物在两岸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生长。植物的有效增长能够更好地阻止地表径流现象的发生,减轻各种雨水的冲刷以及农田灌溉面源污染的影响,在河套两岸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河套水域的生态系统发展,实现水陆两地有效的物质循环以及流通,从而能够加速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黑臭河道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治理,将会对国家的生态环境,民生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只能够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才能够有效规避水现象的发生。同时此项技术在治理的过程当中还表现出了更好的高效性和低成本运行性,使其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认知度认知度。同时它还是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为企业还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玮,卓家军等顺直河道低水生态修复理念与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06).
        [2]乐茂华,刘军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及其治理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2).
        [3]邹涵,黄子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J].生态经济,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