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各类诊断中CT影像的检查还是比较广泛的,它具有很多明显优势,比如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明确的解剖关系,以及比较方便的动态观察记录等,是其他仪器不能替代的一种先进诊断仪,其对传统检查所持有的程序具替代作用,推动了创伤性检查的多元性,明显增强了检测资料。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存在误诊的局限性,分析误诊原因,注意规避,是增强检测质量的关键。
1 什么是CT
CT,属一项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断层扫描检查技术,通过对具精确准直特性的超声波、γ射线和X线束等运用,协同具较高灵敏度的探测器,于人体受检区域围绕,完成连续且细致的断面扫描操作,进而发挥对诊断结果获取的作用。具所获图像清晰,扫描操作迅速等多项特征,可在多种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
2 CT诊断常见的误诊原因
2.1 由技术因素诱导的误诊事件
2.1.1窗技术失误
在采用CT进行检查过程中,就窗技术的特征而言,为对正常组织所呈现出的不同密度或所发生的病变情况进行有效显示的一种技术,以窗宽和窗位为主要内容,检查不同的结构组织时要选择不同的窗位和窗宽来达到最佳的显示检测效果。窗技术虽然有这么多的明显优势,可是应用不当也会出现误诊的,比如,你用常规的150Hu~250Hu腹部窗宽去检查肝癌和周围的正常肝组织,这样就会出现漏诊的情况,因为肝癌和周围正常的肝组织的密度差比较小,一定要用80Hu~150Hu的比较窄的窗宽,甚至要用40Hu的窗宽,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来病变。同理如果用400Hu的普通窗宽,去检查副鼻窦病变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根本不能显示出粘膜增厚的情况,只有使用3000Hu的窗宽,才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轻微的粘膜增厚情况。还有人发现用60Hu或者120Hu的窗位宽度能够很好的显示少量硬膜下出血的病变情况,而用常规的则容易漏诊。
2.1.2增强扫描与平扫技术错误
单纯采用平扫的方式,来完成机体实质性密度病变器官的检查,如肝脏、胰腺等,有较高漏诊几率。采用CT平扫的手段,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实施检查,它只有50%-67%的敏感性,为了增高病灶的检出率只有增强造影来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的对比。肝脏通过增加造影扫描发现病灶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平扫阴性曾在Alpen等报告中,其中有一组报告中,还提到通过联合动态扫描技术可使肝脏病变检出率呈10%-15%提升。在对肝脏的病变情况检查时,往往推荐使用先做平扫,然后再做增强扫描。
2.1.3扫描层厚
对于扫描厚度的选择,也是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用常规的10mm层厚去检查后颅窝,像脑干,小脑等病变时,因为颅骨的干扰作用也是容易漏掉微小的病灶,应该选用5mm薄层撒。
2.2 机器分辨率
虽在具体操作期间,CT仅对断面解剖图像进行显示,即使所具有的密度分辨率相较X线图像居更高水平,但仍有限度,
且所用机器不一样,对果也具一定差异性,即便质量优良的CT机,也仅可对密度差在0.2%~0.3%的范围分辨,如果正常的组织和病变的密度差小于0.2%时,则无法对病灶显示。
如,等密度且伴轻度水肿的脑肿瘤,采取平扫的方式实施检查,则有较高漏诊风险;以往研究示,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和对外伤性非脑出血性挫伤只有17.7%的敏感性,而MRI为81.1%,由于CT的空间分辨率比普通X线的低,往往不易被发现5mm以内的于脑内发生的病变,另外,就在2mm内的肺内小转移结节,采用CT进行检查,通常也不易检出;而在后颅窝分布的小脑和脑干发生的病变,也通常受颅骨结构影响,有较高漏诊风险,特别是脑梗死。
2.3 医生检查时问题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也依据患者在症状及体征上所表现出的特点,来对扫描的具体时间、方法予以确定,患者自觉症状最为突显的区域,并非即是疾病原始部位,因为很多疾病的并没有明显的部位症状,而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部位也许是因为主病因的辐射区,这样就会出现医生没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和分析,就盲目的对患者进行CT检查,因为位置选择的不准确会出现误差甚至误诊漏诊的现象。
2.4 检查时间
检查的时间也是和CT检查扫描的结果准确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因为有些部位病变的性质和时间也有关系,而采用CT进行检查时,所获取的结果,也仅是对疾病当时条件下的病情予以反映,不可通过一次检查来对全部病程反映,当病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也许未及采用CT进行检查所能呈现的程度,即会出现阴性或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有报道显示,应用CT对缺血性脑梗死进行检查,3小时内几乎全部为阴性,很多病例也是在发病一天的时间内也查不出密度变化的情况,而往往一天多到二天的时间才可查出85%以上的阳性率,如果仅凭早期的阴性检查结果医生就放弃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再加上没有后期的复查就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现象,而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虽然当时的检查为阴性的,也不能大意,还要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如果病情变重时,就要考虑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就要赶快进行CT的检查,不要出现误诊的情况。
2.5 疾病所具有的影像特征因素
疾病病情为一项动态变化的过程,CT仅记录了疾病在某一个时间特征,如果不仔细分析观察,草率的下定论,就会对某些疾病出现不典型症状时,引发误诊事件
2.5.1病灶所持有的密度缺乏典型性
多数疾病所具有的病灶,在实施增强扫描过程中,或进行平扫时,密度特征均较为独特,故较易进行定性诊断,如囊性脑膜瘤,在检查时,有呈单一征象的较大状态的低密度囊腔检出,分析低密度原因,即是瘤内出现坏死的情况,或是存在囊变和脂肪性变等,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误诊为胶质瘤或其它病变。
2.5.2病灶缺乏典型性
大部分疾病均有其好发部位,但若部位特征缺乏特异性,不典型就容易误诊,比如,多好发部位的脑外特征的脑膜瘤,它多为大脑凸面、嗅沟、矢状窦旁等,可是也有少数的情况发生于脑室内,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认真分析观察就会误诊为脉络从乳头状瘤或胶质瘤等其他病情。
2.5.3病灶的数目不典型
如果按照经验分析,一般情况下即原发灶属单发性的,多发性为转移灶,但假如病情出现相反的时候就会出现误诊;就比如,多发性的胶质瘤很容易错诊为转移瘤,把单发性脑转移瘤错诊为胶质瘤,就因为单发性脑转移瘤多为较大、位置较深且形状不规则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