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是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于不同因素导致的心脏机械,以心室不适当扩张、心室不适当肥厚作为表现,若心肌病较为严重易导致患者发生进展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血管性死亡等情况,心肌病一般分为继发性心肌病以及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中主要包括多种,例如未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限制型心肌病等等,而多项研究显示,心肌病是由于多种因素从而导致的,其发病因素较多。
1发病因素
心肌病发生和多种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原发性心肌病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而继发性心肌病主要和代谢疾病、感染、缺血、内分泌疾病以及过敏密切相关。
(1)感染性因素:常见于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病毒或者细菌直接侵犯人体心肌,或者毒素对心肌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心肌病发生。
(2)代谢性原因:由于人体发生糖尿病、造成的心肌病,其次是由于人体发生酒精性心肌病从而发生的心肌异常改变。
(3)缺血性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从而造成的心肌缺血性改变情况,容易引起心肌发生病变。
(4)内分泌性因素: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从而导致的人体心肌病变。
(5)过敏性因素:使用药物从而导致的人体心肌发生改变,例如磺胺药、青霉素等等。
(6)结缔组织疾病因素:一般是由于红斑性狼疮从而造成的人体心肌损害。
(7)中毒性因素:伤寒、白喉、烧伤等细菌毒素侵入人体心肌、导致的心肌病。
2 临床表现
不同因素导致的心肌病,其临床表现大不相同。
2.1 扩张型心肌病
一般以中年人作为主要发病人群,该疾病的起病十分缓慢,部分可长达10年以上,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主要症状,其中以水肿、气短较为常见,一般人们在劳累或者劳动后气短,但是逐渐在休息时或者轻度活动时也伴有气短情况,患者常常感觉乏力。在体检时患者心率呈现增快情况、其伴有抬举性搏动,常常可以听到第四音或者第三音,发生心力衰竭时可出现舒张压呈现轻度升高情况。
2.2肥厚型心肌病
可以无显著症状,但是部分患者也伴有心前区闷痛、心悸等情况,在晚期可发生左心衰情况,伴有震颤情况,使用硝酸甘油、洋地黄制剂。
2.3 限制型心肌病
一般限制性心肌病以乏力、人体运动耐力呈现下降趋势作为常见症状,常常发生肝脏肿大、少尿、端坐呼吸等情况,在体格检查时,可见人体脉压差小、血压偏低,其心律失常、心脏浊音界扩大,肝脏呈现肿大情况,部分患者伴有腹水情况。
3 治疗方式
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扩张型心肌病:①指导患者保证正常的休息,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其患者使用镇静剂,在存在心衰症状时,给予其低盐饮食。②在治疗过程中,应将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作为主要。③对于存在栓塞史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抗凝治疗,④对于存在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应进行胸腔穿刺抽液。⑤若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可采用心脏移植方式进行治疗,或给予其人工心脏辅助装置。⑥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具体情况给予其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2)心衰治疗:①告知患者需保证绝对的休息,并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存在心功能减退患者,应告知其长时间休息,从而避免病情发生恶化情况。②对于存在心力衰竭患者,应指导其应用扩血管药物、利尿药物以及强心药物。若患者伴有广泛性的心肌损伤,可给予其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若患者存在低肾小球滤过,给予患者氢氯噻嗪治疗无法达到显著疗效。故此需给予其利尿药物治疗,比如呋塞米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避免低血压形成。直至心力衰竭呈稳定状态后,给予其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从而使其病情预后得到改善。③对于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特别对于存在明显症状患者,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并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快速室性心律且存在猝死风险患者,应加强其治疗。④对于存在栓塞性并发症患者,应给予其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从而达到防治目的。⑤对于内科治疗无效以及长时间心力衰竭患者,应考虑是否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术后应加强感染的控制,改善其免疫制剂,纠正排斥反应,能够使患者1年后生存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3)用药注意事项:①在心肌病变时,其对于洋地黄类药物十分敏感,故此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并对毒性反应进行观察,或给予其患者应用非强心正性肌力药物进行治疗。②采用利尿剂进行治疗过程中,应保证患者电解质维持平衡状态。③在对患者心率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预防病窦综合征的发生。④对于伴有病窦综合征以及慢性完全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给予其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安装。⑤患者在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疗时,应定期对患者心电图进行监测。⑥在基于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对其是否存在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定期复查出凝血酶原时间、INR以及凝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