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建品印国际建筑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多。生态园林能够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生活品质,也是体现居民幸福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城市建设要加强对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研究,以科学的方法、综合的艺术来促进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引言
设计园林景观并不是简单地栽花种树或随意摆放几块石头、凳子,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对艺术的配置,使园中各个因素相互结合。如果将各个因素完美地结合,发挥其观赏特性,就能体现出植物和植物、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可以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为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意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特性,推行植物多样化,发挥不同植物差异特性来彰显艺术特点,在呈现直观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生态价值。通过植物合理配置,有助于维持景观多样性,如园林绿化中,通过配置多样化植物,契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分解污染物,能够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改善土壤条件,维护生态环境,均需要实现植物多样性,避免绿化成果被破坏,推动园林景观更高层次建设和发展。植物还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在维护环境的同时,营造舒适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还可以净化水体,避免水土流失,实现保持水土的目标。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合理配置植物,净化园林环境,提升园林生态效益。
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设计时要在以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建筑风格等当地环境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系统、符合逻辑顺序的设计。目前,有一些地区打造古城区的园林建设,普遍的园林建设形成了单一的建设体系,建设体系失去了当地的风格特色。而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在建设体系中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抄袭的现象,避免生态园林景观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建筑风格,对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形成统一的生态园林形式是有利的。由此可见,生态园林设计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想要建设具有特色性强的生态园林,就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内外部等独特情况,把生态园林隐藏的生态作用发挥到最大。
2.2健康性
园林中的植物种类较多,形态各异,有效防范病虫害,保护植物健康能够最大化发挥景观效益。各地对于园林景观设计都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费用就占了投入总资金的大部分,使得景观园林成本较高。所以,选择植物时就应充分考虑病虫害因素,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出现和扩散,从而保证园林景观质量,同时减少成本。
2.3环保与创新
虽然目前现代风景园林的建设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阻碍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从而让现代风景园林不断发展进步,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生态园林建设有提高居民的创新思路,增强居民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生态园林建设可以增强生态园林与人文精神的亲密关系,可以有效完善现代风景园林的措施。此外,随着世界总人数的不断增长,时代推动城市不断地发展,合理的利用绿色植被来构建绿色环保的现代风景园林也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为了让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在建设现代风景园林时要多重视树木成群成组的环保理念,多运用树木成群组合的建设理念不仅可以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缓解工作造成的视觉疲劳,还可以增加景观园林的使用年限、保证景观园林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发展。
3针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研究策略分析
3.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选择植物配置方式
在整个园林设计阶段,需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而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能够保证植物在生长阶段处于正常状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需要根据该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进一步选择最佳的植物生长方式来规划植物,从而提高整个园林景观的艺术欣赏价值。在气候条件方面,当园林景观在一些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区域,可以根据自然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植物类型。比如栾树、无患子等一些树木能够适用于种植在亚热带地区,保障植物的选择和地域特征相互匹配。在土质条件方面,由于每个区域的土质条件具有差异,导致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差异性。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如杜鹃喜欢在酸性土壤中生存,可以根据土地的酸性值来选择杜鹃植物的种植环境。另外黄杨、柽柳等一些适合于生存在碱性的环境。为此根据植物生存的酸碱性条件来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另外植物在生长阶段需要其自身具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照减少蒸腾作用,提高光合作用。需要根据植物对阳光的需求,调整整个景观园林设计的植物生存空间。
3.2优化植物空间搭配
在植物配置中,设计人员通过优化植物空间搭配,有助于带给人们轻松、舒适的感觉,提升园林景观的景观效应。在城市文化传承中,不同城市的植物配置存在差异,通过合理的植物类型搭配,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植物文化,具体表现在植物颜色、形态和姿态方面。同时,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规避乡土植物选种、迁移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避免对植物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空间搭配应充分契合不同区域的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生长形式,提升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
3.3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
第一个是对比和承托方面,根据植物形态、高矮、颜色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结合,高矮和颜色等的变化都不宜太大、太明显,防止一种植被显得突出。例如,在棕榈科植物中加入乔木,就会显得不伦不类;黄连翘和黄榕在一起就会造成视觉疲劳。第二个是动势和均衡方面,由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姿态,所以在种植时要考虑植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姿态。例如,杜鹃和软枝黄蝉两种植物的增长速度都是强烈的,以至于两种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互侵蚀底盘的现象,如果不好好处更容易造成一塌糊涂。第三个是空间的变化和植物么外形轮廓,用于植物的高低、胖瘦不同,相互搭配结合可以产生韵律感。例如,矮小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可以形成高低、颜色有序变化的布局,可以形成一种视觉特效。第四个是层次和背景,对不同的花色进行分层摆设,可以让植被看上去更加高级。
3.4植物合理搭配
植物之间搭配是否合理,能够影响一个园林整体的外在形象。因为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其功效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中,更应对植物的高低顺序和颜色进行分层和合理配置。与此同时,也要将季节性变化对植物来带的影响考虑在内。总的来说,如果想要做到植物之间合理搭配,就要注意高低顺序和颜色分层,考虑好花期和花色,将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注意立体层次感。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城市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需要采取现代化设计理念以优化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合理配置植物。在整个阶段需以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准则,保证合理配置植物,提高整个园林景观的艺术观赏价值,使生态化园林景观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为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男男.浅谈现代城市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问题[J].吉林蔬菜,2018(7):39~41.
[2]宋晓燕.探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农家参谋,2018(7):97.
[3]胡美姬.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