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对心肌梗塞患者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马院林
[导读] 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价值
    马院林
  (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影像科;青海西宁810012)
  【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挑选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9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处理。全部患者均施行64层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①检出无阻塞粥样硬化者34例、阻塞性粥样硬化者58例,无阻塞粥样硬化和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比较(P<0.05)。②无阻塞粥样硬化者、阻塞性粥样硬化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P>0.05);无阻塞粥样硬化者、阻塞性粥样硬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比较(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对心肌梗塞患者检查,可明确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经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厚度和LDL-C、空腹血糖的关系呈正相关。
  关键词:64层螺旋CT;心肌梗塞;诊断价值
  
  心肌梗塞,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过劳、激动、寒冷刺激等因素,均为引发该病的基本原因[1]。临床表现: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神志障碍、心律失常等。本次研究将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判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1.病例资料及检查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的92例心肌梗塞患者,男性人数、女性人数各49例、43例;最低和最高年龄为23岁~78岁,平均(50.5±5.6)岁。
  纳入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肌梗塞[2];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订知情协议。
  排除标准:检查中产生过大伪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瘤。
  1.2 检查方法
  选择GE 64层螺旋CT设备以低剂量平扫,将电压、电流、层厚、螺距,以及视野、矩阵分别设置为:120kV、450mA、0.65mm、0.55、240mm、512×512。按照每秒5ml速率,通过18G套管针在患者肘前静脉内注射350mg/L 15ml优维显(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64)。然后对主动脉根部进行同层连续扫描,延时8s、扫描周期为2s[3]。在主动脉根部内取兴趣区,以此获得时间密度曲线,重建图像后对影像学评价。
  1.3观察指标
  通过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参照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方法评价,分成无阻塞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低于50%;阻塞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为50%/50%以上。扫描后经半自动离线工作站专用程序,对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测定。此外,需对患者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空腹血糖实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本研究92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数据资料,通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中处理,计量资料、无阻塞粥样硬化者、阻塞性粥样硬化者心外膜脂肪厚度、血脂指标、空腹血糖的对比,应用均数差X±s表示、检验经t处理。如果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探究具有临床价值。
  2.结果
  2.1无阻塞粥样硬化、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对比
  通过检查判断为无阻塞粥样硬化者34例、阻塞性粥样硬化者58例,其心外膜脂肪厚度(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塞的发生会直接危及到患者身体健康,当前该病呈上升趋势增长,本文采取64层螺旋CT经低剂量平扫。需要注意的是,心外膜脂肪为心包囊内脂肪组织,其能够对心脏表面进行覆盖,心外膜脂肪厚度增加可填至心室间空隙,心外膜脂肪组织在心肌、冠状动脉的病理生理过程作用较大,可产生较多生物活性分子,这时则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构成直接影响[4]。同时,心外膜脂肪组织内炎症可诱导冠脉内膜炎症,合成分泌较多的炎性因子,从而使冠脉粥样斑块形成。借助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对脂肪组织量实行评估,不仅扫描的时间较短,而且操作简便、安全。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无阻塞粥样硬化、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表示,心外膜脂肪组织于心肌梗塞患者发病中作用较强,需及早消除心外膜脂肪组织炎症,进而确保冠脉内皮细胞功能的稳定性[5]。无阻塞粥样硬化者和阻塞性粥样硬化者在血脂指标LDL-C、空腹血糖方面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可见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的关系紧密。
  综上,经64层螺旋CT对心肌梗塞患者检查,能通过心外膜脂肪厚度评判患者的病情,其为心肌梗塞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方面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冯军.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2017,11(3):112-113.
  [2]王艳.急性心梗的院前急救与全程无缝隙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388-13388.
  [3]刘琼,马艳萍.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90-190.
  [4]孙雪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9):82-83.
  [5]杨民从,陈魁.2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4):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