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实施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陈海峰
[导读] 分析研究。
    陈海峰
  (南京扬子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2110048)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01月-2019年07月期间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共计52例,按照院前急救方式的差异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院前急救的为参照组,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开展院前急救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及救治成功率。结果 在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皆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救治成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开展院前急救,能够进一步促使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有效缩短,使患者更高效的得到救治,提升其存活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救治成功率;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
  近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死亡的人数有所增多,而长期以来,由于救治突发灾害受伤人员的救治系统欠缺完善性,导致的死亡率难以有效控制,因此,十分有必要探索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方案[1]。初级创伤救治原则遵循一边诊断、一边处理的原则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在对患者颈椎实施有效保护的同时,按照ABCDE救治法则以既定顺序开展相应的救治工作,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此次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用于院前急救的确切效果和有效性,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01月-2019年07月期间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共计52例,按照院前急救方式的差异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7;年龄介于36-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7±11.28)岁;创伤部位:11例脑部创伤,8例腹部创伤,7例胸部创伤。研究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8:8;年龄介于37-5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9.87±11.21)岁;创伤部位:10例脑部创伤,9例腹部创伤,7例胸部创伤。上述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缺乏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院前急救:首先是查看患者伤情并确定其是否清醒,然后诊断其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骨折等症状,最后经过简单包扎后迅速送往医院救治。研究组则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开展院前急救:指挥护理人员对患者颈椎进行保护,利用最短的时间对患者完成呼吸管理、气道管理、神经检查、循环管理与全身评估等工作[3]。同时,迅速、客观、准确的对患者伤情作出评估,对致命创伤进行及时处理以稳定病情。具体为: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存在阻碍情况、能否说话等,如果呼吸道梗阻明显则应该将其中分泌物、异物及时清除,可通过气管插管、开放气道等途径解除梗阻;护理人员对患者血压进行准确测量,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周围循环衰竭或者活动性出血等症状,需要马上实施止血处理并进行对应的补液治疗;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均须在2-5分钟内完成上述操作步骤。护理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以密切观察,并随时与院内保持联系。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并比较;详细记录两组救治成功人数,分别计算抢救成功率并加以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软件统计处理研究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加以表示,并开展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并实施卡方检验,待统计值P值小于0.05时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
  研究组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8.46%(23/26),参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69.23%(18/26),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现代临床急救中,院前急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部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合理科学、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方案对于降低伤残率、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非凡[4]。传统的急救模式偏重于输液给药、局部止血包扎,对潜在危险欠缺预见性,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要求急救人员在2-5分钟之内对患者完成伤情评估并进行简单的分级处理,在第一时间内结合患者具体伤情有效处理潜在生命威胁,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等不良情况,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治疗,从而提升其救治成功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在救治成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开展院前急救,能够进一步促使急诊留滞时间、初始救治时间有效缩短,使患者更高效的得到救治,提升其存活率。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开展救治工作,可取得令人颇为满意的应用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2017,9(77):15107-15107.
  [2]孟志剑,胡文举,周志胜.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救治中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3):2469-2470.
  [3]郑春群,邵凤娣,黄紫桃,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8):185-187.
  [4]杜斌,许湘.院前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0):50-51.
  [5]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03):104-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