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高寒地带水利项目施工本质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9期   作者:李保江
[导读] 本质安全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追寻的永恒定律,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
        本质安全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追寻的永恒定律,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作业环境、工序工艺中,实现本质安全所采取的措施、方案也各不相同。本文,笔者立足于亲身参与的新疆高寒地带的几个水利项目本质安全管理,谈几点思考。
        一、如何在百米高取水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新疆NER项目地处新疆和田地区,工程由于新增左岸危岩体开挖,导致联合进水口发电引水洞及泄洪洞闸井混凝土施工滞后两个月。为确保年度度项目节点目标(5月31日大坝全断面填筑至高程2465m)顺利实现,项目部确定采用滑模进行混凝土施工。滑模施工混凝土为连续浇筑,可最大限度减少甚至避免施工缝,使混凝土的整体性更好,避免了支模、拆模、搭拆脚手架等多种重复性工作,故施工进度更快,工效更高,施工更安全,材料消耗更少。本工程泄洪冲砂洞、发电引水洞闸井利用滑膜施工浇筑高度分别为36m、30m。采用滑模施工后经核算,导流兼泄洪冲砂洞闸井浇筑仅6天完成,发电引水洞闸井浇筑仅5天完成,较传统的支模施工节约2.5个月工期。
        新疆且末县某水电站项目,发电洞进口闸井为三孔进水闸,每孔布置有拦污机、拦污栅、挡水门,挡水门门库下部设计有水平和垂直撑杆,形成框架结构,结构复杂。采用滑模技术,混凝土基本为连续浇筑,滑升过程中在收面平台人工二次收面,减少了混凝土接缝的错台、挂帘等外观缺陷;施工人员在四周有安全护栏的封闭工作平台工作,减少了安全风险;避免了支模、拆模,搭拆脚手架等多种重复性工作,施工进度快、功效高;减少了钢架管、拉筋、拉条及木材投入,降低了成本。通过与常规施工方法对比分析,工期提前4个月,人工成本节约17.28万元,机械设备租赁成本节约44.8万,材料费节约35万元,共计97万元。
        二、如何在超大断面、洞径开挖过程中实现生产安全。新疆阿克苏某水电站导流洞开挖,按原设计要求,导流洞洞脸顶部设计开挖坡比为1:0.1,洞脸顶部开口线最高在约EL1540高程(上游侧),开挖道路形成难度较大。项目部积极主动和监理、设计等各方进行沟通,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将洞脸顶部开挖坡比调整为1:0。开口线最高点降低至EL1525左右,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原设计将交通洞出口土石方明挖完成后进行洞挖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与监理、设计、业主等多次沟通,同意项目部提出的剥离覆盖层后直接洞挖的施工方案,减少了土石方明挖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为后续节点目标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部先后采购了拓普康“IS301”型号全站仪,为项目的准确放线、精准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购了一台“MS05AXⅡ”的拓普康全站仪,作为洞室开挖安全监测仪器,每天对洞身的变形、位移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为洞室开挖的安全施工提供有效的提前预测。
        三、如何在砂砾石开挖过程中保证安全。笔者参与的新疆库尔勒某水利项目在坝肩开挖中,面临着砂砾石直立性差、浮石危石多、易坍塌等特点,对边坡不稳定体项目采取了主动防护网的包裹处理。考虑施工安全,在进行主动防护网施工时,在边坡上EL2238高程附近大砂岩上布置了3个变形观测点,在卸荷体开挖的EL2264高程马道向上游方向至EL2293高程马道依次布置了8个变形观测点,每日观测2次,及时变形、位移预警。因坡比陡峭,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传统的安全绳较为不方便,且容耐磨性较差。因此项目部结合现场作业实际需要,购置防坠器。

防坠器中的安全绳将随人体自由伸缩。在器内机构作用下,处半紧张状态,使操作人员无牵挂感。万一失足坠落,安全绳拉出速度明显加快,器内锁止系统即自动锁止,可及时保护工作人员。工作完毕安全绳将自动回收到器内,便于携带。相比于安全绳来说,更加方便灵活、安全。
        四、如何巧妙应用当地资源让隐患成为本质安全工具。新疆吐鲁番某水库项目,地处三十里风区,全年10级以上大风在200天以上,施工安全隐患突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项目安装了设备先进的风力发电和光能互补系统,节约了能源,营造提升了项目整体形象,为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了标杆。此套系统成本约36万元,12个月可收回成本,根据总工期安排,后期可节约电费50-60万元。另外,项目部引入无人碾压系统,既减少了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又实现了作业期间的安全。
        新疆喀什某水库项目,在面板施工中,摒弃惯用的钢木组合模板,改用方木组合结构,方木选用2m的标准块。侧模拼装采用方木叠加,通过添加1~5厘米厚度不等的薄木板调节以达到面板设计厚度。改进后的方木侧模质量轻便易周转,安装方便,在施工中可加快周转速度,进而增加面板混凝土施工进度,减少了面板作业期间的安全隐患。
        新疆NER项目大坝砂砾料填筑过程中,引进了南京南瑞数字化大坝智能碾压系统为大坝填筑服务,采用数字化智能碾压系统,不但可以在后方实时监控,而且可调取每层碾压数据和轨迹,并能形成纸质记录,较传统大坝碾压工艺跟高效、安全。
        五、如何在超长渠道施工过程中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安全生产。新疆伊犁某干渠项目,东方二号排水闸站基坑降水,闸站建基面低,地下水埋藏较浅,地面以下1米左右见地下水,且离松花江较近,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地层含水接近饱和状态,周围均为耕地,仅有的一条排水渠不具备排水条件,施工难度大,防汛安全压力较大。设计采用明渠排水,根据招标文件中工程地质情况说明,含水层渗透系数为60m/d。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通过与当地居民沟通,加深、加宽排水渠道,基坑采用管井降水,环形布置,经过计算及现场实际情况,泵房、前池段设置16口降水井,消力池、海漫段设置8口降水井,管井深度15m,管径20cm,井内架设7.5KW的潜水泵,抽水通过地面明渠排放到明渠,排水渠道长约10km,由于地势原因,在2km处架设8台拖拉机水泵二次抽水。方案优化后,为闸站混凝土土建施工创造了有力条件,总体施工进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防汛安全得到保障。
        以上实例,都是笔者参与的在新疆高寒地带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引入四新技术实现安全生产的良好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在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中,安全管理相比铁路、公路、房建等项目要粗放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彻底。二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地执行不充分、不全面。三是分包队伍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四是安全责任需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整改:一是进一步健全全员责任制,强化安全认识与履责意识。二是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应急能力建设,强化标准落地。三是进一步加大风险管控,狠抓执行力,努力提高检查考核的整改成效。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只有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全员责任制,提高安全环保履职意识和能力,坚持问题、效果双导向,抓实做细双重预防机制和应急能力建设,深化监督检查、教育培训、安全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样板引领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管控成效,持续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巩固提升依法治安能力,促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才能全面提高企业安全发展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