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服避孕药安全性的循证医学支持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索楠
[导读] 许多循证医学认为,避孕药可以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减少一些妇科癌症的危险因素,减少妇科癌症的发生。
    索楠
  (西安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陕西西安710001 )
  
  【摘要】许多循证医学认为,避孕药可以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减少一些妇科癌症的危险因素,减少妇科癌症的发生。避孕药是世界上研究最透彻、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然而,目前对现代口服避孕药的认识和应用还远远不够。本期将探讨现代口服避孕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希望可以使广大妇女受益。
  【关键词】口服避孕药;安全性;循证医学
  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 COC)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之一,育龄女性几乎每日均会服用,这让避孕药的用药是否安全,受到了社会关注[1]。临床实践证明,COC是最简便、安全的短期避孕方法,也是减少非意愿妊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避孕药的普遍应用,人们对于其是否安全的问题开始了更多的争论。
  1 CoC 与肿瘤的关系
  1.1与乳腺癌的关系
  一直以来避孕药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争议。Marchbanks等人的结论是,在4575名35-64岁的女性和4682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的口服避孕药使用率均超过75%)中,COC与乳腺癌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Brohet等人的研究表明,长期使用COC,尤其是在首次妊娠前,可能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虽然没有共识COC是否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目前认为COC的使用时长,COC的第一次使用年龄,COC的类型及COC剂量均不会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
  1.2与宫颈癌的关系
  每年全世界有新发的500万宫颈癌病例,研究显示超过90%与HPV感染有关,而避孕药不会影响HPV感染[2]。在发达国家应用避孕药比例达到30%-40%,80%-90%的育龄妇女口服过避孕药,但是其发生宫颈癌的情况逐渐减少。WHO将浸润性宫颈癌726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246例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服用和不服用避孕药导致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
  1.3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1970年时期COC被证明可以减少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其机制可能是低剂量的雌激素可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黄体酮可使子宫内膜变形,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使子宫内膜有规律脱落和排出,从而保护子宫内膜。研究表明,服用避孕药时间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且服用避孕药时间越长,其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就越大。
  1.4 与卵巢癌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妊娠期、哺乳期服用避孕药有抗卵巢癌的作用。研究对照病例结果表明,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或)设置为1.0,对于那些没有采取COC,卵巢癌的发病率是0.3 -0.7,表明COC可以预防卵巢癌的发生,可以随服用避孕药的时间增加,其保护作用也随着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针对年龄和不孕不育等因素进行的一项研究。(1)口服避孕药者只有0.6的相对危险系数可患卵巢癌;(2)服药时间越长,其相对危险系数越减少,服药5年以上,相对危险系数减少为0.3-0.4;(3)停药10年后,危险系数仍处于较低位置;(4)未生育女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 COC 对子代的遗传效应
  外国研究动物致畸性70多种避孕药的孕激素及其代谢物发现大约10种药物有致畸性的影响,如采取炔诺酮超过500mg以上可以引起女性胎儿男性化,但剂量远远超过当前口服剂量或植入避孕含量。对12项前瞻性研究的随访分析表明,在怀孕期间和怀孕前使用COC不会显著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与其他避孕方法相比,COC不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3 COC对血脂的影响
  COC对血脂的影响取决于COC中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平衡。总的来说,COC可以提高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或不变)、HDL-C(或不变), 降低LDH-C(或不变)。新一代的COC对血脂没有负作用,主要表现在HDL-C的血浆浓度没有降低。可见,COC对血脂的临床意义不显著。
  4 COC 对糖代谢的影响
  黄体酮活性可以直接影响COC与对糖代谢的关系,黄体酮可以减少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增加抵抗胰岛素的组织。使用高剂量COC的研究表明,避孕药会使血糖,胰岛素水平均上升,减少糖耐量,但是停药后,一切机体恢复正常。目前未见标准剂量COC对空腹血糖或胰岛素浓度产生不良影响,可以认为COC对健康女性的糖代谢不会有太大的不利影响。对有低血糖史(妊娠期糖尿病)的COC服用者的研究表明,与未使用COC的使用者相比,使用COC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临床显著血糖变化的风险更高,因此应密切监测使用COC的糖尿病患者。
  5 COC对蛋白代谢的影响
  长时间口服避孕药,少部分女性可能存在降低的总蛋白量、清蛋白,上升的球蛋白等。但这些症状停药后均可回到正常水平。
  6 COC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COC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960年,有报道称,避孕药(与雌激素有关)可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加凝血因子,从而增加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血栓并发症常发生在容易形成血栓的患者,这可能对长期吸烟者有促凝血作用。临床研究多倾向于排除其他危险因素及影响,C0C与静脉栓塞发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尽管某些方面使用避孕药仍有一定的争议性,但在大量流行病学样本调查和临床实验表明,长时间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恶性肿瘤危险因素,不会诱发生育问题、导致子代出生缺陷,且停药后均可以恢复正常水平。因此,本次报告和大量文献均证实,长时间使用避孕药是安全的且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eiss LK. Burkman RT. Cushing: Haugen KL,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regimens and breast cancer risk[J].ObstetGynecol, 2002,100(6) ,1148-1158.
  [2] Knudsen N, Bulow I, Laurberg P,en al. Low goitre prevalence a mong users of oral contraceptives in a population sample of 3712 women[J]. Clin Endoerinol(OxD) .2002,57(1):7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