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熊鹏飞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熊鹏飞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扩大,各市场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面对目前发展现状,各施工单位首先要加大对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其次对施工技术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如果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此时不仅会加大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此情形下,各相关部门以及单位要将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深圳市宝安建筑设计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扩大,各市场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面对目前发展现状,各施工单位首先要加大对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其次对施工技术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如果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此时不仅会加大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此情形下,各相关部门以及单位要将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筑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施工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更好的工程质量。通过对现场施工的严格管理,有利于突出工程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减少施工的误差,比如:施工墙柱放样偏差、砌体工程垂直度等。第二,有利于减少施工安全隐患。施工现场存在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临时用电、坍塌等安全隐患。加强现场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及时整改,有利于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第三: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施工过程常常存在各工种之间交叉作业,为争取作业面和时间往往会产生冲突,加强现场管理可以有效协调施工中存在的矛盾。有利于加强对施工进度、施工作业面、施工材料管理,减少争执。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地质都有所不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施工技术人员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除此之外,施工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承载力、稳定性相对差的软土地基,深入分析地区的土壤、地质和气候等条件,并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地选择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问题引发的地基变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化学加固法。
        2.2模板施工技术
        在模板施工技术进行的过程中,轴线需测放到位,并根据设计标准展开模板的制作和安装,模板安装的质量取决于安装过程中标高控制点的布局设计,先安装柱模板,后安装二层梁模板,直至所有模板安装到位后,开展模板工程的验收工作。为了进一步降低模板购置与搬运的费用,相关人员需妥善布置模板施工中的流水区段,有效提升模板利用率,减少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数量。不仅如此,房屋建筑的质量在施工效率提升、施工周期缩短的同时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3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以及大型化,于是就急需要对其进行建筑物安全性的提升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中,由于建筑物均是由钢筋水泥以及混凝土等构成,所以对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连接是能够有效保证电气接地技术的有效推进。对建筑工程的电气接地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一方面能够有效规避建筑物受自然因素等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居住安全的环境。因此,就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加强对电气接地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对电路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且应用范围广泛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在进行技术应用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按照施工规范和工程要求进行施工:首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在控制吊斗进行混凝土的入模倾倒时,要仔细控制好吊斗口与地面的高度,防止倒入混凝土的过程中对钢筋骨架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次,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我浇筑时间间隔,避免因浇筑间隔过长导致的裂缝问题。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振捣顺序,减少漏振问题的出现。


        3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3.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要想实现施工的顺利运行,则施工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必要的,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同时,将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并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规范对其加以完善,将管理机制真正融合进房屋建设的每一步,进一步保证房屋建设的质量。同时,对施工人员的培养同样极其重要,施工操作技能是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与强化,加强人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3.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要,为了能够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标准,才能够真正地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地开展。所以,建筑工程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标准的规定,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体制,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增强制度意识,通过奖惩机制不断地实现个人责任意识,必须要保证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管理的时候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必须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施工图纸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图纸在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一旦发现施工图纸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要及时地指出,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
        3.3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建筑材料安装正直。在选择施工材料时,有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方案设计中,施工设备的操作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2)施工全过程控制。施工企业要关注施工风险对性能高、操作困难的环节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安全施工企业在培训和教育活动中,可以介绍真实的案例和事件样板施工人员可意识到操作不规范,不利于人身安全伤害。3)施工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快走。帮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及时纠正施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督促施工人员佩戴安全设备。
        3.4完善施工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施工管理体系下的各项工作能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顺利开展,完善施工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一旦在现场施工管理体系建设系内发现不稳定因素,需及时调整,以减少日后安全问题的发生。施工监督机制的建设要结合市场的具体情况,加强机制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从而使各施工建造步骤都能获得规范指导,施工现场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也能够及时排除。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首先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重视,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但是,部分企业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施工现场的管控,施工现场变得混乱,这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施工,并且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施工企业要吸取以往教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把控,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刚,张洪艳.试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16.
        [2]华永辉.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核心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1):266-267+270.
        [3]宁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30):213.
        [4]林南扬.针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几点见解[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148.
        [5]曹正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舍,2017(27):121.
        [6]奚可勇.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7):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