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对骨伤疼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赵春雨
[导读] 探讨骨伤疼痛患者应用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治疗对疼痛控制的临床效果。
    赵春雨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666100)
  【摘要】目的:探讨骨伤疼痛患者应用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治疗对疼痛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骨伤疼痛患者80例进行研究,临床资料完整,自愿配合研究,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组,对照组以温针灸常规取穴治疗,观察组以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治疗。以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比较。结果:组间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骨伤疼痛患者用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治疗,相比常规取穴能更好地控制疼痛,值得应用。
  【关键词】骨伤疼痛;疼痛控制;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
  骨伤疼痛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症状,疼痛越剧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越大,同时还会明显干扰临床治疗,使得预后不佳,为此针对骨伤疼痛患者应积极控制疼痛,通过缓解疼痛来提高预后[1]。针灸治疗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温针灸在骨伤疼痛中逐渐成熟开展,但是有学者提出不同穴位选择治疗相比常规取穴疗效更好,成为研究热点。本就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计纳入对象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骨伤疼痛患者,时间2017年2月~2019年10月。纳入对象确诊满足骨伤疼痛标准[2],有完整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精神疾病、神经血管损伤、严重脏器损伤、颈椎手术史等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69岁,均值(50.4±2.5)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7岁,均值(50.9±2.2)岁。组间前述年龄、性别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做好健康教育,若有严重疼痛则予以美国辉瑞制药的西乐葆治疗,每天1次,每次200mg,并记录服药的时间、反应等。对照组予以温针灸常规取穴方案,主穴包括阳陵泉、内膝眼、血海、足三里、阿是穴、夹脊穴、三阴交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穴位,以0.25mm×40mm华佗牌针灸针针刺,挟持进针法,刺入3~4mm,以酸胀感为宜,得气后点燃1.5cm艾条放于针柄,每穴8壮,持续6~8min,皮肤微红为宜,每次5~7个穴位,留针45min,取针后消毒,以棉球止血。针灸每天1次,连续12d为1疗程,休息1周后进入下个疗程。
  观察组除了前述治疗措施,还予以不同穴位选择温针灸治疗,主要为压痛点密集型温针灸针刺,根据疼痛部位差异情况对症选穴,常规消毒病灶点,每个病灶点密集针刺6~8针,间距1cm左右,针刺达骨面,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治疗次数、间歇、疗程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以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比较。
  1.4 评价标准
      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3],评分幅度0~10分,0分完全无痛、10分剧痛难以忍受,评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23.0,计量资料以、t检验处理,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疼痛是骨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若疼痛剧烈,不仅会诱发不良的应激反应,影响体内环境稳定,而且可能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预后与康复不佳。对于骨科患者而言,骨科创伤往往突如其来,可能伴发功能障碍等情况,疼痛刺激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紧张,心跳与呼吸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等,进而出现痛阈值降低,难以忍受疼痛。结合有关文献与临床报道,发现单纯止痛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患者无法耐受。针灸治疗是中医比较常用的手段,中医针灸止痛疗法经验丰富,近期一些报道提出采取温针灸治疗骨伤疼痛有不错的效果,成为研究热点。
  我院就收治的80例骨伤疼痛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用温针灸常规取穴,观察组加用不同穴位选择治疗,结果显示组间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P<0.05),可见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骨科疼痛可归为中医“痛症”范畴,主要是跌倒、摔倒等损伤造成人体气血经络不畅,进而不通则痛,局部失濡养所致。温针灸治疗结合针刺、艾灸等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重塑机体的阴阳平衡,二者联合作用,止痛效果更好。本次选择的不同穴位温针灸疗法,选择密集型针刺法处理,可深达病所,促进温度传至深层骨面痛区,同时散发到周围病变软组织区域,加速血运,达到肌松的作用,还可因筋膜刺破后减压,加速损伤组织修复,达到缓解疼痛、加速恢复的作用[4]。此外,通过温针灸治疗,密集型针刺可将针感扩散到周围病变区,促进微循环血流加速,对新陈代谢也有改善效果,从而消除无菌性炎性反应。不过,密集型针刺温针灸治疗在我院还并不成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发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骨伤疼痛患者用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治疗,相比常规取穴能更好地控制疼痛,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蓝杏妮,黄春丽,刘文伟, 等.温针灸护理疼痛控制应用于骨伤患者的疗效分析[J].大众科技,2019,21(7):90-91,155.
  [2]黄春丽,蓝杏妮,黄洪.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对骨伤疼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17(11):90.
  [3]陈霞,范玉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83-85.
  [4]刘威.腰部夹脊穴加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7):354.
  作者简介:赵春雨,女,(1986年4月)出生,黑龙江
  哈尔滨人,本科,讲师,汉族,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病理学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