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跌打损伤。对于发生上肢骨折的患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给患者做好临时的固定,以避免骨折断端对周围的软组织产生副损伤。复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分为手法复位与手术复位两种。特别是“小夹板”这种中西合璧的固定技术的全面普及,更是达到了降低成本而提高疗效,有效避免外科手术,用保守疗法就能治疗骨折的目的。那么,当我们一旦发生上肢骨折而进行复位后,平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采用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
1.应适当提升患肢,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患肢因循环不畅而产生水肿。患者在翻身或改变体位时,最好是有人照顾,以免石膏发生折裂。
2.患者要注意确保石膏始终处于干燥清洁状态。石膏一旦沾水或遭到污染,就会导致性能受损,使其固定能力下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保证石膏的干燥而不沾水,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石膏接触污染源。
3.患者在术后,必须注意密切观察自身的患肢状况,一旦出现病情波动就要引起警惕。一般来说下列状况较为值得警惕:(1)患肢疼痛加剧 (2)患肢出现麻木及针刺反应迟钝 (3)患肢的手指活动受限(4)患肢的手上苍白或发青(5)患肢感到冰凉等,这表明患肢的血液循环不良。当患肢出现上述症状时,千万不要擅自拆掉石膏,而要赶快去医院进行检查。
4.患者有时会有石膏内皮肤发痒的状况。此时千万不可拿筷子、竹棍这些硬物伸进石膏内去抠痒。因为这样很可能引发交叉感染,造成患肢更加难以愈合。若是患者感到瘙痒难忍,可以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此外,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去医院复查患肢。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周都要复查一次。
二、采用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小夹板固定法”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任骨科主任朱通伯教授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博采众长,将中西医理论的精髓进行融合,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的骨折治疗手段。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治疗成本较低。对于患肢的康复来说具有很明显的优势。既疗效优于传统的石膏固定法,又使患者免于外科手术之苦。是一种治疗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段。
在采用小夹板固定时,患者应注意以下术后事项:
1.出现下列状况,表明患肢的血液循环不畅:(1)患肢疼痛加剧 (2)患肢出现麻木及针刺反应迟钝 (3)患肢的手指活动受限(4)患肢的手上苍白或发青(5)患肢感到冰凉等,这表明患肢的血液循环不良。此时患肢应尽快上医院进行检查。
2.患者在接受小夹板固定期间,不得擅自松动或拆除小夹板,避免伤情的进一步加重或出现再骨折。
3.骨折再移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因而患者要注意做好对患肢的保护工作,尽量避免因外力碰撞或其它原因,造成骨折再移位的发生。
4.做好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当进行复位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于患肢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握拳、肌肉收缩和舒张,关节屈伸等都是良好的锻炼方式。另外,为了有效地治疗肿胀,促进伤口的愈合,患者还要注意做好康复治疗。
此外,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去医院复查患肢。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周都要复查一次。
三、患者平时的饮食注意事项
在饮食方面,为了促进伤口的有效恢复,患者一定要做到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平时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同时,患者还应做到多饮水,多补充水分,否则身体缺水也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患者需注意不可摄入过量的糖分。因为中间产生的代谢物质容易让血液中的钙质出现消耗,并降低肌肉的活动能力,不利于骨折病人的恢复。此外,患者要避免服用三七片。它会加重局部的肿胀和淤血,不利于病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