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优化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冯谨 左军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桩基础概况角度出发,分析了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作用和意义,阐述了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优化桩基础施工方案,细化各项施工流程,从而为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优化途径研究提供参考。
        江苏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桩基础概况角度出发,分析了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作用和意义,阐述了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优化桩基础施工方案,细化各项施工流程,从而为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优化途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荷桩基础施工是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对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依照建筑物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规划施工方案,基于实际施工情况积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1建筑工程桩基础概况分析
        在新时期环境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桩基础施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主要设计灌注桩和预制桩施工,通过专业的机械设备来进行钻孔,并对钢筋笼进行有效设置,将混凝土注入其中,最终得到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由于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承担着地面和建筑之间的连接作用,因此,能够有效转递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提升整个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促进整个建筑物抗暴雨、抗震能力的提升。因此要积极加强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依照建筑物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规划施工方案,从而为整个建筑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优化途径
        2.1桩基础施工准备工作优化措施
        第一,在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提升,对此要严格审查和验收施工原材料,避免不达标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并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第二,基于建筑施工位置和所用材料特性来决定桩基础原材料的应用方式,尤其是灌注桩基础类型,要将其施工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分散建筑物墙体受力薄弱区域。第三,科学合理设置墙体拉结钢筋,依照标准加工拉结钢筋,避免出现钢筋尺寸错误问题。第四,定期监测高层建筑地基结构沉降数据,依照施工标准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全程观测和记录地基结构沉降情况,并及时进行复测和检查,保障各项沉降数据信息的精确性,有效开展建筑桩基础施工工作。
        2.2建筑灌注桩基础施工优化措施
        依照该建筑地基具体情况,首先要稳固整个地基结构,对此设计两种桩基础施工方案,第一,积极采取灌注桩围箍的加固措施。将灌注桩设置到建筑物地基南北两侧,采用大直径、大长度的灌注桩在结构南北两侧距离筏板边缘1.2米处进行施工,桩间距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化控制,与原有灌注桩间距相同,位置交错施工,对原有建筑地基进行围箍加固,对筏板不采取措施。积极采取不同的桩参数,从多种的参数组合中可以优选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案。应用的灌注桩要确保是大长度和大直径的型号。通过不同施工位置的交错来加固原有的地基,提升整个高层建筑地基的稳定性,缩小东西区域地基沉降数值,有效控制地基稳定性。第二,基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南北筏板尺寸,有效联结筏板和新加固的灌注桩桩顶,使其形成新的地基基础。因为建筑物上部结构的重量全部通过基础筏板传递到地基基础和桩基,而因为高层建筑回填土区域出现过大的土体压缩模量,导致土体难以承受来自于灌注桩全部的承载力,同时,因为部分荷载力施加到土体本身,使得地基稳定性降低。而通过该加固方法能够有效联结灌注桩和筏板,利用新的灌注桩来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降低原有灌注桩的压力,让全部灌注桩共同承担来自建筑物的压力,为有效提升建筑物地基质量提供保障。


        2.3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设计优化措施
        高层建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勘查等都会导致地基稳定性降低。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桩基础施工工作,高度重视高层建筑体型应力、相邻建筑基础间净距以及沉降缝设置环节。首先,在高层建筑施工建设时,充分发挥桩基础施工的作用,将高层建筑地基划分为不同的桩基础施工部分,降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危害。在设计构造简单的桩基础施工单元,保障每个桩基础施工区域地基均匀性,将桩基础设置到一定特定区域,例如高层建筑基础类型、建筑结构类型以及荷载波动大的区域,充分发挥桩基础的作用,其次,合理规划和设计相邻建筑物桩基础施工距离,对此要全面勘查高层建筑周边建筑物结构刚度、重量、整体规模以及地基压缩性情况,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方案。最后,科学合理规划桩基础施工顺序,对重要的建筑物排在前面施工,如果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加大不同建筑物之间的施工距离。针对需要应用桩基础的高层建筑要提前实施桩设置,将0.2m的原土层保留在坑底,然后在实施基坑的开挖工作,在垫层施工时将其铲除,保障原有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2.4建筑工程桩基础结构优化措施
        建筑在施工前要进行桩基础技术选型,对此要依照规整原则和简单原则来实施,尽可能减少建筑结构问题的出现,防止地基应力集中现象发生,避免出现地基结构应力不均衡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地基稳定性。因此,在高层建筑前期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出现复杂且不规则的设计选型。如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则要积极将桩基础技术应用在地基结构容易出现高差或应力差的区域。同时高度重视地基差异比较大的分界区域,该类区域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几率非常大。如果建筑施工区域周边存在建筑物,则要对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土体应力传递和土体变形问题引起重视,严格处理施工土体,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2.5建筑工程桩基础加固优化措施
        第一,建筑在施工时要对地基结构进行全方位鉴定,并对鉴定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各项参数达标。第二,科学合理设计与规划桩基础施工方案,根据地基鉴定报告来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施工技术,积极加固建筑基础和地基,提升整个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刚度。第三,在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尽可能使用具有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熟悉地基加固技术要点和原理,规划出完善的操作步骤,尽可能提升地基加固质量,。第四,在建筑监测和验收时期,从业人员要对整个建筑实施全方位的监测,详细观测桩基础施工区域的情况,通过监测数据来评定施工效果确保整个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要对地基加固周边区域的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线路进行检测,避免受到桩基础施工的影响。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桩基础施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有效转递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提升整个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为整个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在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提升,对此要严格审查和验收施工原材料,避免不达标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并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稳固整个地基结构,通过不同施工位置的交错来加固原有的地基,提升整个高层建筑地基的稳定性,缩小东西区域地基沉降数值,有效控制地基稳定性。科学合理规划桩基础施工顺序,对重要的建筑物排在前面施工,为有效提升建筑物地基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喆,何平,张安琪,et al.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及支护方式对高速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16(B06):219-226.
        [2]张军军.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应用于质量管理途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No.373(15):129-130.
        [3]刘喆,何平,张安琪,et al.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及支护方式对高速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影响分析[C]//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0.
        [4]聂国连.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工艺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