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彭楠楠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彭楠楠
[导读] 新生儿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新生儿的护理特殊性和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也会显著增加风险的发生率。
    彭楠楠
  (钟祥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荆门 431900)
  【摘要】新生儿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新生儿的护理特殊性和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也会显著增加风险的发生率。就儿科护理而言,其责任和风险相对较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基于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隐患;对策
  
  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科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责任心,所以临床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抗压能力[1]。新生儿护理具有特殊性,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对新生儿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展开以下综述。
  1.新生儿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
  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新生儿家属的权利认识不足,很容易在新生儿家属面前谈论新生儿的治疗,或是泄露新生儿的隐私,造成新生儿家属不满。如仅将药物与新生儿床号进行核实,而没有对新生儿身份、疾病情况加以核实,从而造成给药错误、剂量错误、新生儿错误等问题。
  1.2 缺乏护患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容易急躁。新生儿年龄小,对医院和医生有着莫名的恐惧。如果护理人员无法与新生儿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会导致新生儿哭泣,导致新生儿的家人会向护理人员发泄自己的不满。所以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其沟通能力[2]。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工作流程不完成,无法落实到具体的护理人员上。
  1.4 护理技术问题
  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都会引发新生儿家属的不满,出现医疗纠纷。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培训,通过考核的形式检验其护理质量。
  1.5 人员缺编
  当前医疗资源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较大,医院中收治的新生儿数量较多,儿科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但是护理人员较少,以致于护理人员往往需要加班,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高压力的工作内容会导致护理人员处于疲惫的状态[3]。
  2.新生儿护理的护理对策
  2.1 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尤其是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密切关注输液情况、症状等表现,防止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院方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首选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基础护理:新生儿与成人相比具有特殊性,其生理解剖特点会加重其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检查和生命体征的监测,使新生儿即使出现异常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其次,健康教育,新生儿年纪小,且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属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会出现过度担忧,在医院的护理中家属会出现不良情绪。

这就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新生儿家属的护理知晓度,为其介绍新生儿病情的相关知识、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缓解新生儿家属的不良情绪。最后,为新生儿家属展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变化,如果家属的不良情绪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减轻新生儿的家属不健康的情绪,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的风险同时,从而减少纠纷发生率。
  2.2 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问题
  科室应培养和教育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沟通能力,通过儿童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4]。在儿科护理中,有些新生儿的父母因患病情绪困扰,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新生儿开展护理和监护工作,还要为新生儿的父母进行心理护理,导致护理人员过于忙碌。所以,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将“以人为本”为宗旨,护理人员应该反思自己,理解新生儿家属不满意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
  2.3 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
  儿科护理管理规则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儿科患者疾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强调三查七对检查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儿童姓名、床号、疾病、药物、剂量、注射方法等方面的检查,确保护理质量。调节新生儿室内温度24度至26度左右,室内温度过低的话要增加包被厚度,可以通过测量体温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合适。保持新生儿体温36度至37度。组织小组人员学习护理法律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4 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新生儿保温措施、合理喂养、护理皮肤粘膜和脐带以及预防感染措施。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就可以每天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为新生儿更换纸尿裤或者尿布。保持脐带残端干燥和清洁,每日用碘酊消毒脐部。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可以采用录像和会议等方式展开,每三个月进行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加强法律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明显提高。分析和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新生儿自身的差异性分析潜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4]。
  2.5 完善护理人员编制
  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申请情况调整排班,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得到良好的休息,做好新生儿的交接工作,避免因人员更换出现护理风险,以此提升新生儿的整体护理质量[5]。
  3.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通过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提升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提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明霞.新生儿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9,(40):169.
  [2] 吴娟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7):129.
  [3] 陈爱玲.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母婴世界,2018,(9):173.
  [4] 卢红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