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景观设计常用材料的感性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9期   作者:刘思思
[导读] 现今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十分迅猛,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摘要:现今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十分迅猛,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与此同时,对住宅区的品质需求亦随之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质量和小区环境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现今社会的消费者已不满足于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属性,消费者开始关注居住环境的整体品质、文化、氛围等更深层次心理层面的需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房时,会将居住环境能否达到满足其情感需求作为选择标准,居住区空间环境品质的渲染和营造离不开景观设计和设计材料的运用。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设计;材料;感性评价
        引言
        地形、植物、建筑、铺装(道路)、园林构筑物和水体被业内定义为景观设计的六大要素,作为景观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构成景观设计的这些要素及材料。接下来,本文主要论述了住宅区景观设计常用材料的感性评价。
        1景观设计中材料运用的表现主义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提速。建设热潮的高涨,为建筑和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中国成为当下世界最大的建造工地。在此期间,许多城市建造完成了大量的景观设计作品,虽然其中不乏优秀的案例,但总体看来,仍存在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材料运用方面,则是材料运用的表现主义倾向十分普遍,它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景观材料运用的图像化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对材料图式、材料表皮的过度关注,而忽略影响材料建造效果的建造方式以及对材料制造工艺的研究,对于在其背后支撑的材料技术、社会文化背景很少关注,使得材料沦为外在于身体的纯客体对象。
        (2)景观材料成为彰显政绩、炫耀财富的工具在实践中,由于长官意识、开发商决断的影响,使得景观材料的运用受到官员、开发商个人意识的很大影响,奢华材料的运用和非本土材料的盲目引进是其影响材料运用的具体表现。
        2住宅区景观设计常用材料的感性评价
        从主观因素考虑,设计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利用创新手段调整对象,合理运用和把控材料及技术手段,符合良好的审美观,将其创造成一种优秀的形式。
        感性工学最早出现于日本,感性工学中的感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个人认知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表面看上去难于把控,但是人认识事物的基本感知过程,是可以借助现代生理和心理测量技术进行量化和分析的。研究分析人的感性与喜好物品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把握用户对产品需求的感性信息,运用定性推理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一系列的消费者的感性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用户对于产品的感性信息与产品设计元素有效结合起来,以获得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1对景观设计常用材料感性描述
        对景观设计常用材料的感性描述可以用语义差异法。本文用语义差异法将问卷答案转化为可供量化的统计数据,以便获得客观的感性评价。选用可以描述设计材料感觉特性的形容词,感觉特性是用户对材料刺激的一个主观感受,材料不同感性特征就不同。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材料,景观设计中三种常用材料分别为:石材、木材、金属材料,其感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景观设计中三种常用材料感觉特性
        2.2住宅区景观设计常用材料感性研究
        本文以某市住宅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设计材料的感性评价进行阐述总结。
        2.2.1研究目的
        该住宅区是全封闭式小区,用户一般为公司白领、教师、行政部门职员等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该住宅区整体氛围古典清幽,景观设计公共活动空间中主要包括雕塑、水体环境、儿童活动空间、廊架等,公共设施包括:台灯、导示牌、景墙、座椅等。在其现有环境中,产品的形态、大小、材质、颜色、肌理已经是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搭配形成了该住宅区整体统一的风格。以此为例,通过研究用户对材料的直观感受,来分析用户是否喜欢该区的居住环境?材料的选用上是否满足了用户情感上的诉求?用户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有没有更适合的材料搭配?
        2.2.2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该住宅区的景墙、雕塑节点、景观凳、导示牌等(如图1)所示。这些公共设施也是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研究这些元素来分析用户对景观设计材料的感性认识。

        2.2.3研究方法
        ⑴用实地调研,及问卷与访谈的方式,采用语意差异法进行景观设计材料的研究与分析。
        ⑵把该住宅区公共设施中的形态、大小、肌理进行定量,通过改变其材质,进行用户感受研究。
        ⑶该住宅区为中端小区,人车分流模式,用户人群大致为白领阶层,研究样本为该住宅区用户,样本数量为40人。
        2.2.4研究指标
        根据(如表1)中住宅区景观设计常用材料的感觉特性评价形容词,选取15个感性词语作为研究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柔软、坚硬、温暖、凉爽、精致、粗略、拘谨、自然、科技、手工、古典、轻盈、开阔、质朴、亲切。
        2.2.5研究结果
        将该住宅区景观中的公共设施定量,比如;景墙材质换成同颜色的防腐木、金属铜、铝等;将雕塑换成同颜色的防腐木、石材等;将景观凳换成同颜色的大理石、金属铜、铝等;将导示牌换成防腐木、石材等,通过改变其材质,调研用户对形态相同,不同材质产品的感性认识,将问卷调研结果制成折线图,结果(如图2)所示。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设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协调,才可以营造整体氛围,图中得到用户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用户是否喜欢该住宅区景观设计所营造的整体氛围进行调查打分,-2到2为很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结果(如表2)所示。

        (如图2)和(如表2)应结合来对比,可以得到如下结果:景观墙选用大理石材料给用户最大的感受是古典,选用防腐木材料,给用户最大的感受是温暖,古典次之,金属材料则带有一种强烈的科技感,对于该区景墙形态相同的情况下,用户喜欢的材料为大理石及防腐木,建议今后的设计中此类景观墙应选用大理石,防腐木次之,金属材料不建议选用;景观雕塑选用大理石材料用户感受古典、其次是自然和质朴,防腐木材料是粗略,金属材料是自然、科技、对于该区景观雕塑材料的选择上,用户更加偏爱金属材料,建议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景观雕塑用金属材料最佳;景观凳选用大理石材料用户感受是坚硬、凉爽、质朴,防腐木为温暖、精致、亲切,金属材料为凉爽、科技、轻盈,在景观凳材料的选择上,用户更倾向于防腐木材料,建议金属材料和石材不宜选用;导示牌选用大理石材料用户感受是粗略、坚硬、古典,防腐木材料为自然,金属材料为精致、科技,在导示牌材料的选择上,用户喜欢金属材料,防腐木材料次之,建议在住宅区内导示牌不宜选着石材。
        结语
        住宅区景观设计常用材料感性研究是感性评价中的一部分,从设计材料的角度入手,以感性评价为视角对住宅区景观设计材料进行感性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此进行客观研究,可以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以景观设计材料感性评价为核心的住宅区景观设计理论,以便景观设计师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运用设计材料,营造景观环境来满足客户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国新.傅毅.对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07):126-127.
        [2]周延伟.景观设计中的触觉体验研究[J].设计,2017(14):131-133.
        [3]柳奕如,朱绍瑞.景观装置艺术中美学应用的研究[J].设计,2017(07):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