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要注意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作者:赵慧姝
[导读] 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
        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迄今为止,任何国家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艾滋病,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上艾滋病后,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将承受巨大压力,然而这种情况恰巧也是促使艾滋病患者病情加剧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疗艾滋病患者不仅要从身体上给予药物治疗,另外,心理上的疏导也不可忽视。那么,究竟艾滋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是什么呢?又将如何治疗与护理艾滋病患者?同时艾滋病患者应注意哪些不良反应呢?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诱因是什么?
        艾滋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是因为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诱发的全身性疾病,也被称作艾滋病病毒。当身体遭受艾滋病病毒入侵后,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同程度损害,其中最先受损的是淋巴细胞,所以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情况就会出现,时间约为1周-2周,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感冒发烧、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等。另外,造成艾滋病症状的原因还可通过以下因素,如:静脉注射毒品史、不安全性生活史、职业暴露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者生下的子女、输入不正当途径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另外,与艾滋病病毒患者体液或血液接触者均可能感染上艾滋病。而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艾滋病不是看此人出现了多少症状,主要还是通过检测结果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便可确诊为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是什么?
        感染患者可根据情况,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与艾滋病期。急性期:部分患者会在初次感染 7天-14天出现免疫系统急性损伤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带来的临床症状,轻微时,持续数周后得到缓解。无症状期:感染患者可从急性期转入无症状期,此时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个人体质、生活习惯以及病毒数量等综合情况一般为5年-7年时间。在此期间病毒会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造成免疫系统损伤,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相关体征,因不易被察觉到,所以容易被忽视。艾滋病期:感染人类缺陷免疫病毒最终阶段便是艾滋病期,此时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200μl,人类缺陷免疫病毒载量在血浆中明显增高。患有艾滋病的患者,通常在临床上伴有精神状况(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癫痫、精神淡漠、痴呆)、持续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细菌感染(链球菌、结核病、肺孢子菌肺炎)、原虫感染(刚地弓形虫感染、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肿瘤(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多种临床症状[1]。


如何应对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临床治疗手段:现如今,全世界艾滋病治疗仍处于最大限度抑制病人体内病毒复制阶段,无彻底根治的医疗手段。艾滋病患者的治疗途径,目前只能通过抗病毒药物维持患者体内免疫力及免疫功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手段包括:抗病毒治疗、一般治疗、改善机体免疫力治疗等等。其中,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CCR5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酶抑制剂。
        2.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表现,制定患者护理方案。(一)心理护理:因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恐慌,多数患者会产生抑郁、孤独、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给予艾滋病患者心理上的护理非常重要。①焦虑及恐慌:很多患者对疾病夏宁管制室的缺乏,所以对于病情的治疗及护理方式产生困惑,担心影响家人和工作生活,继而产生恐惧感。所以给予患者关爱,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以及责任护士,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针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治疗措施,增强自信心。②自卑和孤独:由于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离家治疗,对于朋友及熟悉环境的远离,导致患者产生孤独和自卑感。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消除陌生感得到患者信任,从而方便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根据患者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提倡患者家属为患者争取亲人、好友及社会上的更多支持,释放心理压力。③躲避及否认:当患者突然得知自己被确诊为艾滋病时,内心不相信处于极度否认的心理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告知患者面对事实,并劝解其尽快接受治疗,将利弊分析患者听,建立患者面对疾病积极治疗的心理意识。④失望与放弃:由于治疗需要服药终生,若无法坚持服药将对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患者认为一直坚持服药很麻烦,难以坚持下去,丧失信心产生失望的心理情绪,情绪过激时,患者会提出拒绝治疗甚至立即出院的念头。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不予配合的患者,应主动寻求沟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告知其治疗意义,如若放弃,只会使病情越来越严重,并且容易发生其他并发症,所以建立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过程更顺利。另外,加强护患交流建立良好关系,不辱没患者尊严,向患者家属争取理解与支持,与患者之间应多交流沟通,不泄露患者隐私。(二)胃肠道护理: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呕吐及食欲减退等,应建议患者清淡饮食、多餐少食,给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食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三)皮肤护理:保持患者清洁干燥,防止暴晒,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叮嘱患者穿宽松衣物,防止压迫皮肤。
参考文献
[1]程书权. 艾滋病患者要注意不良反应[J]. 中国健康月刊, 2007,6(2):55-55.
[2]李宁,朱谦,孙定勇等.早期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06(35):1068-10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