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祛瘀消肿汤防治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7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组(39例,应用祛瘀消肿汤治疗)。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略低于对照组(7.69%),但P>0.05,而实验组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实验组术后7d、术后10d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术后1d、术后10d血小板计数水平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祛瘀消肿汤防治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祛瘀消肿汤;深静脉血栓
髋部骨折属于临床老年人群患病人数较多的骨科疾病[1],为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常对上述疾病患者实施手术疗法,但由于麻醉反应、术后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极易导致下肢血流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引发深静脉血栓[2],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十分关键。我院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别实施低分子肝素、祛瘀消肿汤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7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
实验组39例患者年龄为62-79(67.75±4.73)岁,男女分别为14(35.90%)、25(64.10%)例。
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为61-79(67.68±4.68)岁,男女分别为13(33.33%)、26(66.67%)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39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第2天于腹壁每次给予患者皮下注射4100IU低分子肝素,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0天。
实验组39例患者应用祛瘀消肿汤治疗,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水煎口服祛瘀消肿汤,药方由15g白术、12g当归、10g泽泻、10g水蛭、10g川芎等组成,每天一次,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10天。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略低于对照组(7.69%),但P>0.05,而实验组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如表1:

3 讨论
有数据显示[3],大约有35%-70%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而深静脉血栓的危害较大,需提前采取相关的措施以预防。
以往,临床常采取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但老年人群的耐受力较差,安全性有待商榷,故较多学者认为,可采取中药干预。中医认为,深静脉血栓属于“肿胀”、“麻痹”范畴,病机为气虚血瘀,故临床认为治疗上述并发症应以健脾益气、利湿通络、活血化瘀为原则。而祛瘀消肿汤中的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的功效,川芎、当归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泽泻、水蛭具有破血利水的功效,全方合用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无显著区别,且两组术后1d、术后10d血小板计数水平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祛瘀消肿汤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不易影响机体血小板水平。同时,数据显示,实验组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对照组更少,且实验组术后7d、术后10d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提示相比于低分子肝素,祛瘀消肿汤更有助于改善机体高凝状态,从而更有助于抑制血栓形成,且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量,间接说明患者发生出血的几率更低。
综上所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祛瘀消肿汤防治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
参考文献
[1]石瑞芳,王国玉,王想福等.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6,29(4):121-123.
[2]李剑,傅品来,丘青中等.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深静脉血栓辨证预防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5):538-540.
[3]余兆仲,吴连堤,万小明等.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股骨粗隆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6,47(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