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作者:李巧玲
[导读] 机会性感染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加以衡量的标准,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出现的重要不良临床事件,对患者预后具有比较严重的影响。
        摘要:机会性感染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加以衡量的标准,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出现的重要不良临床事件,对患者预后具有比较严重的影响。明确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类别,有效掌握疾病诊疗的相关原则,在这一基础上预防这一疾病发生,对疾病进展加以控制,提升HIV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对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进展实施综述。
        关键词: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体,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免疫缺陷,而引发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的疾病综合症,这一疾病是对人体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疾病{1-3}。HIV感染后,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各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也在侵害人体机体的情况下会使得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者在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时候,也成为患者进入艾滋病期的重要诊断依据。预防机会性感染可以充分控制机会性感染进展情况,这也是使HIV患者生存质量提升的关键,需要对这一方面关注和重视。
一、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概况
        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有很多种,其可以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划分为分枝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及细菌感染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的结核病是全球HIV感染者的主要死因之一[4-6],另外非结核分枝杆菌如鸟分枝杆菌也是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真菌感染主要有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等的感染,可以引起黏膜的感染或造成侵袭性的真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现也隶属于真菌感染,是艾滋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单疱病毒感染等内容;寄生虫感染包含弓形虫病和隐孢子虫病等。不同CD4细胞计数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差异明显,例如CD4计数处于200-500范围内的时候,容易出现的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和结核病及带状疱疹等。CD4计数在50-200范围中的时候会出现包括肺孢子菌肺炎、侵袭性真菌病和弓形虫病等机会性感染情况。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主要诊断原则和普通感染性疾病是一致的,其病原学依据比较关键。当前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技术具有比较大的进展[7-9]。各种机会性感染诊断技术相对较多,但是其相关原则属于诊断尽可能获取病原学的重要依据。
二、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种类
(一)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造成的结核病是全球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仅仅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约有39万的HIV感染患者死亡。HIV感染者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之后也会发生播散的情况,其中淋巴结和胸膜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在比较早期的时候,艾滋病患者在结核感染发生之后所出现的结核性胸膜炎的比例相对比非艾滋患者具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近期HIV/TB合并感染患者中,肺外结核的发生和患者死亡时间之间相关程度比较高,鸟分枝杆菌复合体是一到两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组成的,近些年相关研究得出宿主对鸟分枝杆菌复合体的易感性和宿主基因的相关程度比较高[10-11]。在HIV感染的人群中,特异性的HLAII等位基因DM等多态性决定患者对鸟分枝杆菌复合体的易感程度和具体情况。HIV感染者继发鸟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情况之后,其表现为播散型和局限性等特点。播散型感染多数情况下发生于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群体中,临床表现显示为非特异性,其主要包含着发热和体重下降等现象,而局限型感染则多数发生于接受ART初期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淋巴结炎等。
(二)肺孢子菌感染
         HIV感染者感染肺孢子菌引起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尤其CD4计数低于200范围发病率明显上升,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及致死的主要病因。肺孢子菌为单细胞生物,长期以来被划归为原虫,1988年通过对其核糖体小亚基rRNA的序列分析证实其属于真菌。患者主要以发热及活动后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常有低氧血症甚至I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胸部x线可正常,肺部CT可及时发现早期病例,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找到含8个囊内小体的包虫为确诊依据,血清乳酸脱氢酶常增高,治疗后追踪其指标可以判断预后。该病死亡率高,但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多数可恢复,所以该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三)真菌感染
    HIV感染者因抵抗力下降出现真菌感染并不少见,临床常见念珠菌感染导致口腔黏膜病变,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除此之外,在南方或者潮湿多雨的地区,马尔尼菲篮状菌也较常见,一般发生于CD4计数低于50的人群,可导致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咳嗽、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多脏器受累。
(四)病毒感染
        HIV感染者在受到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患者常并发视网膜炎,且因为巨细胞病毒的普遍易感性,多数属于潜伏感染的再激活。根据视网膜损伤的解剖部位和有无视网膜脱落所具有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得出其中飞蚊症或闪光感是比较重要的预测症状。如患者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时候,也就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急性视力丧失的现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HIV感染者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带状疱疹等疾病,且其也具有广泛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几率增加的趋势[12-13]。这些患者也存在着合并细菌性皮肤感染的现象,且存在着眼部并发症或者存在着运动神经病变的现象。
(五)寄生虫感染
        弓形虫和隐孢子虫属于HIV感染者最为常见的寄生虫感染,这两者都属于胞内原虫,而弓形虫感染也容易引发脑炎疾病和肺炎疾病及弓形虫脉络视网膜炎疾病等,感染性休克现象是较为罕见的。其中弓形虫脑炎属于HIV感染患者较为常见的中枢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和发热等症状。而发生弓形虫肺炎的时候则主要是以发热和干咳为主,胸片则主要呈现出网状结节样侵润性改变。弓形虫脉络视网膜炎则主要以眼痛和视力下降等作为主要特点;隐孢子虫是比较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在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之后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腹泻和胆道疾病等疾病[14-15]。在HIV感染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通常存在着严重消耗性的特点,对患者疾病具有严重威胁。
三、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一)加强有效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
        对不同的机会性感染而言,各个国家指南都做出了相关的推荐治疗方案规定,在出现PCP的时候,患者需要首先进行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对中到重度的PCP患者治疗开展的时候需要配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实施治疗。

在结核菌素皮试或结核杆菌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情况下,对潜伏性结核感染情况加以确定,确定为活动性结核病,应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激活及死亡等发生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非HIV感染者抗结核治疗的原则一致,可以采取4联强化一线初治方案,通过遵守早期、足量、规则及足疗程的重要原则,明确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依存程度及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16-17]。同时明确认识到弓形虫脑炎急性期的治疗,临床上通常采取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克林霉素的联合治疗方案,疗程大概4-6周。在患者出现口腔及食道真菌感染的现象后,推荐氟康唑口服药物治疗。在众多的抗菌药物中,应用更加适当的治疗方式不仅需明确机会性感染的种类及参考指南中的具体内容,也要加强对患者实际免疫情况的重视,早期应用更加有效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是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治疗需重视的关注点。
(二)警惕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相关感染的免疫重建
        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指免疫低下的HIV/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免疫功能恢复出现发热或感染加重等临床综合征。多种潜伏或活动的机会性感染促使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时候也容易发生IRIS,如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隐球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IRIS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三个月之内,需要和原发或新发的机会性感染相区别认识和治疗[18-19]。IRIS发生之后需要实施抗病毒的持续治疗,其多数情况下通过继续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可以自愈。而具有潜伏感染出现的IRIS则需要有效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抗病原治疗,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短期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病情。对于首次实施抗病毒治疗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对较低的患者治疗的时候,明确患者抗病毒治疗之后更加容易出现IRIS,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抗病毒治疗初期三个月之内可以增加随访次数以尽早发现IRIS。
(三)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同时进行抗机会性感染及ART治疗的患者多数情况下容易由于药物应用比较频繁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服药依从性问题,进而导致服药耐药率及治疗失败的发生。另外在免疫功能低下的HIV感染者中ART治疗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较高,其中存在着皮疹和消化系统症状及糖脂代谢异常等现象[20]。此外需要明确抗机会性感染药物的毒副情况以及与ART药物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也会对ART的具体治疗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制定抗机会性感染方案的时候也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比如利福霉素类在抗结核病治疗的过程中本身具有突出效果,但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与部分抗病毒药物之间的影响相对复杂,其相关机制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来源于利福霉素类药物对细胞色P4503A4的诱导情况,从而对抗病毒药代谢及转运造成重要影响。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如果基于依非韦伦的一线ART方案治疗可以选择含利福平方案实施抗结核治疗,而在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案应用的过程中,则需要制定含利福布汀的抗结核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同时需要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用量进行调整。
结束语
        机会性感染属于造成HIV感染者疾病发生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机会性感染疾病的出现需要对机会性感染的进展加以控制,这也是提高HIV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对HIV感染者尤其细胞免疫被严重抑制的患者需要定期实施筛查机会性感染,有效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艳娜.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ALB)对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9.
[2]张帮林,郑琳.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19(03):333-336.
[3]尹科,何盛华,郭楠,等.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_4~+T淋巴细胞间的关联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02):167-170.
[4]杜凌遥,唐红.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9,31(01):147-152.
[5]严丽波,白浪.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概述[J].四川医学,2018,39(09):996-999.
[6]冯润川,兰玲鲜,谢志满,等.450例HIV/AIDS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12):1671-1674+1677.
[7]陈燕萍,杨春,王芳,等.血清IFN-γ和IL-10及免疫球蛋白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0):4595-4598.
[8]宁艳春,龚世江,韦秀柏,等.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基于QQ群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7,24(11):59-62.
[9]陆晖,李孟英,谭可平,等.抗病毒后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16(01):87-88.
[10]李世福,高良敏,蔡英,等.未治疗HIV/AIDS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03):267-272.
[11]付茜,肖江,赵红心,等.115例首诊HIV/AIDS住院病人口腔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12):954-956.
[12]张艳,靳娟,李飞宇,等.西安市首诊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2):1641-1644.
[13]何杰雄,王鹏,李静.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03):452-454.
[14]覃江龙.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临床及肺部影像学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
[15]李铃,古雪,敬雨佳,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机会感染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02):13-18.
[16]谢荣华,陈高翔,欧阳珊珊.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与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2):4119-4121.
[17]王健,徐立然,刘颖,等. 中医药治疗对1081例HIV/AIDS机会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防治艾滋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5:5.
[18]时晓庆,张美,李群辉,张宏伟.HIV/AIDS患者初始抗病毒治疗基线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3):1882-1884.
[19]张林林. HIV/AIDS患者HAART治疗期间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口腔和全身机会性感染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5.
[20]张海云,应锡钧,肖招英,等.70例HIV/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04):336-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