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作者:刘雯
[导读]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本文从AMI概述、急救护理、溶栓护理三个方面探讨了AMI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或破裂出血,血管腔内形成血栓,使冠脉处于闭塞状态,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心脏病。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当前患者人数>200万,并且每年新发患者>50万,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当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介入手术、溶栓、吸氧以及镇痛等,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如下报道。
1.AMI的临床概述
        AMI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诸多病因有关,包括暴饮暴食、激动、过劳、吸烟、便秘以及寒冷刺激等,以持续性、剧烈性胸痛为主要表现,并且可合并大汗、呕吐、恶心以及胸闷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通常情况下,AMI患者发病后,通过服用硝酸脂类药物、休息不能减轻疼痛,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明显,心电图改变呈现出进行性特点,以T波倒置、ST段降低或抬高为主要表现。因为AMI起病突然,院前处理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心肌,使梗死面积缩小,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AMI的急救护理
2.1急性期护理
        AMI患者入院后,应该保持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为患者营造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使机体代谢减少,使心肌耗氧降低,使心脏负荷减轻。确诊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对患者的心肌酶谱动态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心律监护,预防室性心律失常[3]。这就需要科室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心律失常,对心电图变化进行熟悉,可以准确识别心律失常图形,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敏锐感和警惕性,对心率、心律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4]。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硝酸异山梨酯或硝酸甘油等药物输注,加强静脉管理护理,对管道进行妥善固定,避免脱落、扭曲或打折,并且急性期间,还应该给予患者氧气支持,控制好氧流量,一般为4-6L/min,持续3-5d,然后改为1-2L/min的低流量吸氧,持续7d[5]。
2.2造影术护理
        在AMI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一种金标准,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行造影术前,应该选择右手桡动脉为穿刺点,但是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应该在腹股沟处备皮,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6]。同时,备皮期间,医护人员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PCI术的相关知识,包括过程、方法、目的等,使其正确认识治疗,消除内心的焦虑和恐慌,提高依从性[7]。此外,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并且术后叮嘱患者多休息,饮用适量的温水,有助于排出造影剂。
2.3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危重、起病急,再加上患者因为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容易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如抑郁、不安、焦虑、烦躁等,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使心脏负担加重。所以,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运用言简意赅的话语,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并且多给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使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脏负担[8]。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动作准确、轻柔,面带微笑,语气和蔼,使患者安全感增加,获得患者的信任,并且指导患者通过与病友交流、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内心的恐慌和焦虑[9]。
2.4疼痛护理
        在AMI患者中,胸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心肌处于缺氧缺血状态的时间较长,积聚大量的代谢物,对机体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再通过神经向大脑传导产生痛觉,以心前区难耐、剧烈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并且合并呕吐、恶心症状,加快患者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组织造成损伤,扩大梗死面积,使患者病情加重[10]。治疗期间,要对患者的血压、心律以及心率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对液体输入量和速度进行控制,告知家属不能擅自调整滴速,预防不良事件,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哌替啶、吗啡等药物治疗,减轻机体疼痛,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11]。
3.溶栓治疗护理
3.1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通常情况下,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有:①发病<6h;②相邻两个或多个导联ST段升高,且胸导>0.2mv,肢体导联>0.1mv;③持续性胸痛≥30min。同时,还需要掌握好禁忌证,包括以下几点:①脑血栓或脑出血者;②妊娠;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感染性心内膜炎;⑤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⑥出血倾向明显或凝血功能异常者[12]。
3.2观察病情
        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对胸痛的程度和性质进行了解,对患者的心律、神志、呼吸、心率、血压以及体温等进行密切观察,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真做好记录[13]。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血压<12/8kPa,应该及时补充血容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血压水平升高后再行溶栓;如果舒张压>14.6kPa或收缩压>24kpa,应该先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后,再行溶栓治疗,避免发生脑出血[14]。同时,对于心率>130次/min或<60次/min者,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先对症治疗后,再行溶栓治疗。


3.3溶栓后护理
        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胸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溶栓后2h内,每15min对心电图变化进行1次观察,对于右室、后壁、下壁梗塞者,应该加做V3R-V6R、V7-V9导联,对溶栓前后ST段下移或抬高情况进行比较,使前后导联位置保持一致[15]。同时,对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凝血酶原进行测定,对溶栓治疗效果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患者的高峰前移,吸收热提前出现,并且缩短了恢复正常时间,这一现象符合AMI溶栓再灌注后酶峰前移[16]。所以,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每6h进行1次测量,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效果。
3.4出血观察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溶栓酶可全面激活循环系统,使全身发生高纤溶血症,从而导致出血[17]。所以,冠脉再通后,为了预防冠脉再闭塞,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肝素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出血,其中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为5%-10%,以镜下和肉眼血尿、黏膜、皮肤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一般为1%-2%,可诱发脑出血、腹膜后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大量咯血等,尤其是腹腔内和脑出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8-19]。所以,溶栓治疗后,要对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进行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呕吐、突发性头痛等症状,要警惕颅内出血,及时告知医生,停用抗凝和溶栓剂药物,并且配合医生抢救,预防不良事件[20]。
3.5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再结合个人喜好,合理安排患者日常饮食,主要为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蜂蜜水、温果汁、米汤等,若患者无明显胃肠道反应,可给予营养丰富、低脂的半流质食物,并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使胃肠道保持通畅,预防便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从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给予患者综合、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使治疗效果提高,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健.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10(18):56-57.
[2]高秀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171-172.
[3]Shu Hwang Ang,Musalman Rambeli,T. Malathi Thevarajah,Yatimah Binti Alias,Sook Mei Khor. Quantitative, single-step dual measurement of hemoglobin A1c and total hemoglobin in human whole blood using a gold sandwich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6,20(9):78.
[4]霍震.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后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18):146-148.
[5]王会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362+364.
[6]林丽卿,陈妙娟,陈丽珠.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3):214-215.
[7]张静,严超燕,林朝霞,林莺,刘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0):48-50.
[8]罗锦兰.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67.
[9]王慧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143.
[10]宋黄瑜,赵婕,李俊飞.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9):110.
[11]左玉琴.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84-285.
[12]张宝红,赵星星.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探讨[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02):89-91.
[13]曹榕.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271.
[14]孟鑫,芦良花,靳艳.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康复护理[J].心理月刊,2019,14(06):83.
[15]常佳,周杜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3):38-40.
[16]Baum Christian L,Wright Adam C,Martinez Juan-Carlos,Arpey Christopher J,Brewer Jerry D,Roenigk Randall K,Otley Clark C. A new evidence-based risk stratification system for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to low, intermediate, and high risk groups with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18,78(1):223-225.
[17]徐珊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3):78-80.
[18]黄妙琴,张建华,劳素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价值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29.
[19]王迎军,缪国英.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抢救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9):123-124.
[20]韦懿珊,江雪美.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与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6):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