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唐雪梅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唐雪梅
[导读] 就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唐雪梅
  (遂宁市中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就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明显降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结论: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呼吸内科;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45例、35例,年龄最大的为73岁,年龄最小的为24岁,中位年龄为48.5岁;观察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47例、33例,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25岁,中位年龄为50.5岁。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在心血管呼吸内科的护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做好宣教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等;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医院应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的职责主要是正确指导护理人员进行规范操作,对于小组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统计、记录,并通过小组会议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同时,还需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进行有效分析,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适当进行调整,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要求规范执行各项操作,最大化确保风险管理实施的有效性[1]。2)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评估。针对医院的心血管呼吸内科而言,其护理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故就存在较高的护理安全隐患,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应从科室的环境、患者、护理人员等方面出发,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应的处理与防范措施。同时,医院要定期组织科室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学习,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并相互给予监督,进一步确保护理效果。另外,还需定期组织护理安全总结会议:医院应根据心血管呼吸内科的实际情况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从而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与监督,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安全总结会议,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改善护理质量。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其展开风险教育,让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了解风险的危害性及其后果,可通过分析以往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来加深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之后让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或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2]。4)强化人员综合技能及素质。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技能的培训,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对其技能进行考核,只有考核过关的人员才能参加实际的护理工作。另外,还需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大化的避免因护理人员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或意外事件,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5)重视细节管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在输液架上放置相应的提示牌,从而规避用药途径错误现象的发生;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在其病床上安装护栏,将室内的危险物品规范放置,地面保持干净、干燥,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在药物领取,亦或是输液等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进行核对,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3]。
  (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相关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有无护理不良等事件的发生,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一收回分析。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4)统计学处理
  文章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较低,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的差异明显,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3.讨论
  针对心血管呼吸内科而言,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收治的的大多都是急症患者,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受疾病复杂、病情发展快等因素的影响,护理过程中极易发生风险事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工作的有效监控,不断强化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改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明显,进一步降低或规避了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利花,陈登高.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世界临床医学,2018,10:172-173.
  [2]王春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2:151-152.
  [3]石琳.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风险护理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7:25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