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韦俊羽
[导读]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韦俊羽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是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诊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25例患者采纳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
  
  急诊是医院极为特殊的一个科室,患者病情普遍较重、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在抢救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死亡率较高[1]。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急诊护理队伍,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加关注患者的具体需求、健康权益,更符合当前医学模式发展需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诊接诊的50例患者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纳入病例是本院急诊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25例):12例女性、13例男性;年龄在22-39岁,年龄均值为(30.52±2.14)岁;发病时间在1-6h,发病时间均值为(3.52±1.11)h。对照组(25例):11例女性、14例男性;年龄在23-38岁,年龄均值为(30.55±2.11)岁;发病时间在2-5h,发病时间均值为(3.54±1.09)h。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在接到患者后应及时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等,密切、积极的配合急诊医生展开救治。
  实验组:①抢救流程:在护士接到患者第一时间后,护士应及时、准确的评估病情,根据评估结果启动紧急预案,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吸氧,与急诊医生共同完成抢救。②心理疏导:大部分急诊患者在就诊时心理负担较重,普遍存在绝望、惶恐、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内心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予以积极的鼓励、安慰,尊重患者隐私,尽可能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③昏迷护理:对于昏迷的患者,应及时检查患者呼吸道、口腔是否存在异物,如果存在异物,则应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佩戴义齿的患者,也应及时摘除义齿。④健康宣教:脱离危险期的患者,护士可通过健康讲座、视频、海报、DVD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包括患者自身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细致、耐心的解答患者问题,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⑤对症护理:对于急性中毒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洗胃治疗,同时明确中毒的原因。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予以降颅压、脱水等对症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应尽快安排手术,将血压以及血糖等生命体征控制在稳定范围之内。⑥疼痛护理:对于合并疼痛症状的患者,护士应通过VAS(视觉模拟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感,3分以下的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玩手机等方式转移注意力,3分以上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以SPSS26.0软件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以形式表述,检验计数资料(抢救成功率),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
  实验组24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6.00%(24/25);对照组18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72.00%(18/2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3571 P=0.0206)。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护理流程、沟通交流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患者具有急、重、危等特点,抢救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以便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加宝贵、充分的时间[2]。传统护理模式下护士以被动服务为主,具有固定、单一等特点,且忽略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干预效果一般。人性化护理是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变革的产物,更加重视患者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状况,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真诚的对待患者,充分理解、尊重患者[2]。人性化护理干预下,护士服务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激发了工作积极性、责任性、预见性,明确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不同的致病原因,不同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促使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更加信赖护理人员,与护士之间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本研究示: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培花, 赵文凤, 胡祥梅.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2):1720-1721.
  [2]康月花, 凌娟娟. 急诊科人性化护理对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23):3284-3286.
  [3]王文波. 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0):25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