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致残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谢遵青
[导读] 探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致残率影响。
    谢遵青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神经内科;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致残率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4)和早期康复组(n=44),其中对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组则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其致残率。结果:护理后,早期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berthel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早期康复组患者凝血指标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其护理效果理想,可促使患者恢复,降低其致残几率。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致残率
  急性脑血栓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1],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大约有60%-70%的患者在经有效抢救、治疗后虽然能够恢复神志,但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常见如半身不遂等。因此,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除积极治疗还需要相应的并发症预防干预,同时施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使急性脑血栓患者恢复,降低致残率。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其均分两组后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旨在进一步探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致残率影响,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4)和早期康复组(n=44)。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为脑血栓,且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其他重大疾病。其中常规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12±4.37)岁。早期康复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30±4.24)岁。经核实,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而早期康复组则在前者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为:①语言障碍康复护理:语言障碍是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表现为与人正常交流时会有吐字不清及言语表达困难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的语言康复训练,可通过指导其进行一系列能够训练口腔四周肌肉,如发音、咬字等,随后在从简短词句交流逐渐提高沟通难度,也可通过看电视让患者跟读的方式强化训练。
  ②饮食康复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多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食物,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量食用多盐、多脂肪的食物。
  ③肢体康复护理:为了防止患者肢体退化,要予以其一定程度的健肢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灵活性。另外,提高护理可促使患者血液循环运作,缩短恢复正常生活、自主进食及步行的时间。当患者肢体好转后可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如早期进行步行、抬手及仰头的简单锻炼,待患者适应后可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让其平衡行走。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患者康复锻炼处于什么程度,都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恢复情况及四肢严重程度制定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
  ④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存在不良心理情绪者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加深患者对急性脑血栓的了解,同时宣传成功病例,告知患者配合治护的重要性以及不良情绪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喜好,进一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标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arthel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凝血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比较
  护理后,早期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berthel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属于脑梗死的常见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栓子脱落等因素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发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临床上通过对脑血栓的进程研究可以分为完全性卒中、进展性卒中,该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及四肢无力为主。其中少数患者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病,而多数则是在睡梦中发病,故易错过宝贵治疗时机。在当前阶段[3],临床通过常规治疗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治疗后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后期恢复同样有着积极意义。
  脑血栓患者疾病治疗、恢复中,除有效治疗还需要积极配合,而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如悲观、失去信心、焦虑等均会对治疗配合产生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4]。另外,语言功能丧失同样会影响患者生理、心理,故需要尽早对其开展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相关临床研究表现[5],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适当训练,可使其血液循环更通畅,语言训练则可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功能,站立和平衡锻炼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有利于其四肢恢复,以上措施的积极开展可显著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根据其开展不同护理干预分为常规组和早期康复组,经研究结果分,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其NIHSS评分、Barthe指标更好,凝血指标更理想,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充分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在改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的同时,使其凝血指标达到理想状态。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其护理效果理想,可促使患者恢复,降低其致残几率。
  【参考文献】
  [1]张贤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及其NIHSS评分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4):696-697.
  [2]彭玲波,韩景莉,赵玉荣,赵建英,葛文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27+35.
  [3]张英.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512-2513.
  [4]刘克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价值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11):78-79.
  [5]张淼.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运动能力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2):254-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