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张小娟
[导读] 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的效果。
    张小娟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选定患有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42例,根据抽签法将以上患者分组,实验组21例(展开整体护理)及对照组21例(展开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明显实验组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电图中ST段位降低减少次数、心电图中ST段位向下移动减少量均更加理想,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护理效果理想。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整体护理
  
      临床常见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治工作受到临床重视。分析得出,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隐匿性,治疗期间,应加强患者护理干预,目的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本组实验中入组42例患者,研究课题是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择42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均知情,签订了入组协议,时间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分组办法是抽签法,实验组21例,男女分别是11例、10例,年龄分布是61岁至88岁,中位年龄是77.5岁;对照组21例,男女分别是12例、9例,年龄分布是62岁至89岁,中位年龄是77.0岁。可对比2组患者入组数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21例(展开常规护理):护士应加强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监测,对患者心理进行充分了解,积极沟通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各项常规护理服务。
  实验组21例(展开整体护理):(1)护士应保证细致宣教疾病健康知识。由于患者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依从性不高,因此,护士应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无症状性疾病产生原因及治疗手段进行普及,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必要自护技能及知识,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2)护士应针对性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由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低落,可对患者病情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护士应干预患者心理,对患者心情进行有效调节,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疏导,保证患者心情愉快,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等。护士在开展护理服务前,主动沟通患者,态度亲切,对患者疾病状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及掌握,开展良性引导,对患者护理操作配合度进行进一步增强。(3)护士应对患者病房巡视力度进行强化。由于患者症状不显著,避免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动,巡视病房期间,护士应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加强监控,若患者属于高危患者,应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值起伏动态加强关注,将探视次数酌情增加。(4)护士应干预患者膳食,做好预后护理工作[2]。对于患者机体来说,干预膳食可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因此,护士应告知患者如何科学进食,饮食原则是低盐、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对患者每日排泄情况加强关注,保证患者顺畅排便。护士应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科学化锻炼计划,保障计划科学合理,避免患者运动量不够或者运动过度[3]。
  1.3统计学计算
      根据SPSS19.0软件相关计算方式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明显实验组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电图中ST段位降低减少次数、心电图中ST段位向下移动减少量均更加理想,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电图中ST段位降低减少次数、心电图中ST段位向下移动减少量对比
  
  
  3 讨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来说,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全天候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护士及时处理患者异常,可对患者指标动态进行随时关注及充分了解,有利于护士对护理计划进行随时调整。分析得出,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可行性较高,具有系统性,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可干预患者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自我护理能力、膳食计划等,可锻炼患者各项能力,可促进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另外,护理过程中,若患者临床症状不突出,护士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3],综合化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尽力满足患者各项合理护理需求,促进患者预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
  本组实验得出:明显实验组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电图中ST段位降低减少次数、心电图中ST段位向下移动减少量均更加理想。
  综合以上数据及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连娟, 刘娟.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6):118-119.
  [2]杨倩[1]   , 万芳艳[2]   , 信晓燕[3]   , et al. 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内科, 2018.
  [3]刘华英.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健康之路, 2018(6):204-204.
  [4]林薇, 占婷, 叶庭玉. 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意义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v.16;No.384(16):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