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赵凤琼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赵凤琼
[导读] 于血液透析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血液透析应用效果产生的影响。
           赵凤琼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于血液透析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血液透析应用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2017.5月起~2019.7月毕,选取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30例展开研究,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5,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血液透析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心理状态
  临床中,肾脏终末期疾病多需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实施治疗,属于一种替代疗法,而维持性血液透析则是现今治疗肾脏终末期疾病的常用方法,维持性透析治疗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见方法。血透前,需进行一次小手术将手臂部一根动脉和静脉吻合在一起,称为“ 瘘管 ”。血透时,将穿刺针穿入瘘管,并与人工透析机相连。该透析机将净化血液,滤除体内积聚的代谢废物。血液透析治疗常持续4 小时,每周二至三次,可在医院、门诊或家庭内(需训练后)进行。能够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命[1]。但多数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易受疾病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所以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从我院选取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予以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5月起~2019.7月毕,选取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30例展开研究,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35例、30例,患者年龄处于39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3.28)岁;观察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34例、31例,患者年龄处于38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3.26)岁。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于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有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传教育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干预负面情绪。在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时,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进行缓解,若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失眠状态,可指导患者采取肌肉放松的锻炼方式进行调节,从而阻止患者不断产生负向思维[2];其二,社会与家庭支持干预。详细获知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基本关系网情况,积极叮嘱患者家属、朋友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当中,组织建立良好的患者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同时可通过鼓励参与文教活动等方式维持持续性的良性接触;其三,价值体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普遍存在无希望感和自我价值贬低的情况,可通过组织病友活动方式深入讲解透析体会,积极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体现价值[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予以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实施评价,评分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呈反比[4]。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总结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治疗难以完全替代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并且因为患者的病程较长,所以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状况较差的情况,同时易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继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大价值[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获知,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分析原因:心理护理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基础,结合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变化干预,有效改善或消除了患者对疾病和对自我的错误认识,最终有效影响了情绪障碍而导致的躯体变化[6]。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定期巡视患者及机器运作情况,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同时应于血液透析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金花.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0):140.
  [2]李文帅.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9,30(02):42-43.
  [3]颜琴.观察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279-288.
  [4]林晓玲,王彩云.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7):191-193.
  [5]应卫平.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217-218.
  [6]丁丽梅.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