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以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护理风险管理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病人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同病症老年病人为对照组。其中对研究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概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作出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6%,研究组为98.7%,研究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不良事件概率为10.3%,研究组为5.1%,研究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医院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治疗过程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临床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可能,且提升患者群体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治疗中作出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
医院在临床治疗阶段所面临的护理风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随着国民积极提升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医院医疗体系健全和护理风险控制日渐关注。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护理质量相关要求也逐渐提升,心血管疾病存在多变性、复杂性、诱因多等特征,且容易引起心脏、肾脏、肺脏等其他器官并发症。由此可见,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本次研究对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病人护理风险管理作出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病人为研究组,梳理研究组病人临床信息可得,男患者44位,女患者34位,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6.4岁,主要病症为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同病症老年病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患者42位,女患者36年,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6.7岁。由此可见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满足研究实际需要。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救治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概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作出分析对比。
1.3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1.3.1风险因素评估
(1)并发疾病。心血管疾病容易引起心脏、肾脏、肺脏等其他器官并发症,在临床治疗阶段可能会由于并发副反应,导致血压下降、休克、心悸,甚至心脏停止等问题。
(2)治疗用药。老年患者整体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剂量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老年人用药存有一定随意性,漏服现象较多。此外也需要关注静脉注射时可能存在的皮下血肿、静脉血栓、注射外漏等问题。
(3)环境风险:老年患者自身行动不便,医护过程中的水迹可能会造成其摔倒;病床没有床栏,可能会造成老年患者跌落;病房内的心电图机、呼吸机等仪器未按要求保养,也存在产生风险事件的可能。
(4)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往往工作繁忙,在工作中存有懈怠;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欠缺,缺乏及时察觉患者异常情况的能力,导致心血管患者病情加重或错过最佳医疗时机。
1.3.2风险管理方法 :
(1)强化用药管理:要求心血管老年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出现漏服现象;用药之后跟踪患者反应,减少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对存在异常的现象及时处理,以免错过处理时机。
(2)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积极学习岗位知识,参与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护士长、医生多作出交流;强化风险意识,与患者保持紧密沟通,增加病房巡视频率;提升工作责任心,摆脱懈怠思想,改善护患关系,多对患者进行关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3)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在制度建设中,明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定护理人员责任说明书;改善患者住院环境,避免地面水迹;根据老年患者特征,科学布置住院设施。
1.4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运用SPSS19.0 软件作出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将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s)进行表示标准差,P<0.05即意味着数据之间能够具备显著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6%,研究组为98.7%,研究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满足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不良事件概率为10.3%,研究组为5.1%,研究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满足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在护理过程中加入风险管理,有助于发现、识别、评价和控制护理风险,切实降低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为患者治疗康复带来积极影响。本实验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病人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同时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前往医院治疗的78位同病症老年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概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作出分析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6%,研究组为98.7%,研究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不良事件概率为10.3%,研究组为5.1%,研究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相对比均满足统计学差异。
总体而言,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差异化护理,能够发现在对心血管内科老年人患者护理过程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助于老年患者积极参与病症治疗,减少不良事件出现,并提升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得护患关系得到切实改善,因此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应在未来临床护理中加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雯媛.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健康之友,2019,(6):219.
[2]赵卉.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3):89.
[3]吕晓侠.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饮食保健,2018,5(2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