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消化科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二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对比,对二组护理前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护理后都具有焦虑情绪缓解的现象,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以上两组患者资料对比过程中没有较大的数据差异现象,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应用效果
消化内科疾病作为一种多发性的病症,和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等存在密切的关系。由于该类疾病大多属于慢性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上患者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间接降低治疗配合度,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故而,需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不但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知识的掌握度,促使其正确面对自身疾病,提高治疗配合度;还可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改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饮食、用药、心理状态的引导,可从根本上消除疾病的诱发性因素,了解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睡眠、生活质量。
在疾病诊断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在少数。通常而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患病过程中也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这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较大消极影响。患者的消化道疾病在临床医疗机构中属于临床内科疾病,并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疾病。对于该类疾病的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治疗后的护理干预能够利于患者的恢复健康。但相关医疗文献中并没有过多关于消化道内科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对此,本文研究过程中,随机选取68例消化内科患者研究对象,以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关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消化科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26~64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平均(44.53±13.12)岁。对照组中有男患者20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5~6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5.61±12.67)岁。两组患者对比过程中,其性别、年龄等比较并无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消化内科的基础性护理,如:根据其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并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包括:(1)讲解疾病内容:充分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度,然后借助健康教育手册发放、讲座等方式宣讲相关内容,内容以疾病发病原因、治疗过程、预防护理等为主,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2)心理护理:消化内科疾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与其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缓解不良心理z[]。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借助疾病成功治愈的案例行心理疏导,从而进一步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3)饮食护理:诸多报告显示,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和自身饮食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
这就需要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叮嘱其摄入清淡、易消化类食物,禁止食用刺激、辛辣性食物,禁止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4)睡眠干预: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尽最大限度的满足生理需求;进出病房动作轻柔,减少噪音,确保正常睡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安排病房,避免患者之间的相关干扰s[];尽量减少夜间相关护理工作的执行,保证其有效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服用药物,耐心讲解药物服用时间、剂量、禁忌等相关内容,确保安全用药;向患者讲解长时间坚持用药对自身疾病、健康的重要性,禁止随意减少药物剂量,禁止擅停用药;(6)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再次讲解合理生活、饮食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适当身体锻炼、按时回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2周后,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情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则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程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2.结果
在经过2周的护理后,观察组消化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机构中的消化内科是治疗患者食管、胃、肠道、肝、胆、胰腺等疾病的重要科室。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患上消化内科疾病的概率较高,患者若不重视相关消化道疾病,以及不重视对自身疾病的保养,较为容易导致患者的疾病病变发生,严重时也可能导致癌变现象发生。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住院治疗期间,具有治疗时间长,在院治疗时间久的特点,这往往容易导致相关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产生。患者产生这种情绪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消化道内科患者的常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及时用药、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快速好转有着一定作用,但患者的满意度并不明显。健康护理是指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一般病例知识、营养学知识、药理学知识、运动学知识等健康上的指导。这种健康负护理的过程中,还包括对患者疾病的自处理方法,患者在了解相关知识后,降低了对病情忧虑感,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戒烟戒酒,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利于患者养成更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进行运动知识辅导,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对加强患者的健康有着较大帮助,但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时,促使患者更为积极的面对病情,提升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患者形成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更为良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这种健康护理的方式具有加快患者恢复的作用,其效果良好。
本文研究过程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观察组采用的健康护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这同时也表明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促进治疗效果,这种方式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欣,林海兰.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8(3).
[2]连利萍.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
[3]孔梅,邓小春.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152-154.
[4]崔荣.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