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自我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作者:杨勇
[导读]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杨勇
  (罗江区人民医院 内二科;四川德阳618599)
  
  
  摘要: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那么哪些人容易得房颤,房颤又该如何自我管理呢?
  关键词:心房颤动    自我管理 
  一.哪些人容易得心房颤
  1.1非心律失常类型的心脏病患者
  非心律失常类型的心脏病,比如常见的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病人中,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发生机制原因较多,但多数都同心脏病病人心功能较易受累,最终发生心律失常所致。
  1.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甲亢时发生房颤较为常见,相关报道显示甲亢病人房颤发生率约达百分之5~15。其发生机制可能同多因素有关,如心脏长期容量负荷、T3所致心肌肥大、高代谢所致心肌耗氧增加等等有关。
  1.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
  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尤其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为常见,因窦房结功能不全时,其心房内其他异常兴奋点自律性可明显高于窦房结自律性,可明显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1.4预激综合征患者
  预激综合征患者并发房颤的概率最高可达四成左右,有资料显示发生率为百分之11.5~39。由于预激患者的旁道不应期较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
  1.5全身其他疾病的患者
  尤其以肺病、肺心病、肺功能不全、重症感染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更为常见,其多为其他脏器异常所致心功能受累后所致从而诱发房颤。
  当然,引起和诱发房颤的原因很多,我们知道,高龄、遣传、性别等不可控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碍等可控因素均可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而心衰和心肌缺血等原发心血管病与房颤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疾病进展加速和恶化预后。房颤的自然病程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常由阵发性房颤向持性房颤进展。临床工作中见到许多愚者起初都是在不经意间查心电图发现房颤,或者阵发性心慌而检查发现,持续时间转短,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颤就持续存在。房颤具有一定的遣传性,具有家族性房颤史者若一级亲属确诊房颤则本人擢患房颤的风险加约40%。
  二、房颤引发的症状
  房颤的症状大家感受到的最常见的是心慌,或者说用我们术语来讲叫心悸,表现为有些患者在描述这个词的时候,有些患者描述为我心慌,有些患者描述我心悸,但是还有一些患者描述得更加的不具有特异性,比如说我觉得我心跳的不规律特别快,然后就是胸前区的这种不适感,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胸疼、胸闷,或胸部压迫感,只是觉得心跳不正常,这是房颤的这个最常见的和最主要的症状。

当然了房颤它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脑栓塞,当然长时间的快速性的心房颤动有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我们的心功能不全,继而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的一些临床表现。如果出现这个脑拴塞,会引起脑栓塞的一些临床表现。
  三、那么房颤患者如何自我管理呢?
  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导致与加重房颤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干预房颤的危险因素:
  3.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房颤的最重的危险因素,即使血压在正常上限,发生房额的风险同样也会增加。在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和受体阻滞剂(ARB)对降低房颤发生率有益。
  3.2糖尿病。糖尿病是与房颤经常共存的病,它可以使心房间质纤维化,传导缓慢,促使房心重构,在药物选择方面二甲胍似乎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及脑卒中的概率。
  3.3肥胖。肥胖会导致显著的心房重构,是房颤发作以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积进行体重控制对病颤患者有益。
  3.4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更易发生房颤的机制可能包括低氧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碳酸血症等。
  3.5酒精。酒精毒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形成左房疤痕和肺静脉外触发灶。限制饮酒应是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6运动。运动量过少及过多均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炎反应、纤维化等相关,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因此提倡适量运动可能对防治房颤有益。
  3.7心律的监测
  另外,患者还要学会对心律、心衰的监测,因为自我监测对房颤的及早发现非常重要。
  将听诊器放在左胸部(如左乳头下内侧),可以听到“咚哒咚哒”的声音,即心音,心音反应了心脏的跳动。心律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奏。正常人都是窦性心律,心脏跳动非常规律。而当房颤时,规律的心脏跳动就会变得紊乱。房颤心律的特点是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如果听诊时发现心音非常规律,强弱相等,多数都是正常的窦性心律;而如果发现心音的节律不齐,时快时慢,而且时强时弱,那么很可能此时就是房颤心律。除了心音外,脉搏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心律。如果脉搏规律,多数代表正常心律,而房颤时往往脉率也不规律,时快时慢,时强时弱。
  3.8心率的监测
  心率就是心脏跳动的速度。当听诊时,记录1分钟听到的心跳次数就是心率。正常人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多数房颤患者心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快,所以往往需要应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80-100次/分。对于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往往更加严格,研究表明控制心率(静息时)在55-60次/分是比较理想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房颤患者会出现心动过缓等情况,所以平时监测心率时如果发现经常出现心率较慢,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
  四、结束语
  心房颤的发生既有许多不可控因素,也有许多是由于我们平常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其他一些病引起的,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自我管理,避免心房颤引起其他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岳秀丽.自我管理教育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J].名医,2019(07):139+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