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徐建新
[导读] 评价护理干预工作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康复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以促进手外科患者治疗预后。

     徐建新
  (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工作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康复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以促进手外科患者治疗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外科患者,取72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36例手外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手外科患者强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手外科患者康复状况、焦虑情绪、疼痛状况。结果:试验组手外科患者康复用时少于对照组,疼痛状况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外科患者治疗期间强化落实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疼痛感与焦虑情绪,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  手外科  康复效果  疼痛状况  并发症
      
      手是人最常用身体器官,所以手受伤情况相对明显。手部神经血管丰富,所以患者疼痛感主诉强烈、创口恢复慢,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影响患者康复效果[1]。为了促进手外科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强调对症外科治疗的同时有效辅助护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夯实手外科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我院72例手外科患者为例,总结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总计72例。纳入标准:(1)手外科患者;(2)患者知情配合;(3)患者术前无感染问题。排除标准:(1)合并身体其他疾病者;(2)精神疾病者。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手外科患者治疗基础上分组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20:16例;患者年龄最小28岁、最大55岁,平均(39.0±4.5)岁。试验组:36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23:13例;患者年龄最小26岁、最大58岁,平均(39.5±5.2)岁。2组手外科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外科患者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对症护理、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以上基础上强化落实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与手外科患者沟通交流,疏导患者心理情绪,并给予患者鼓励,列举成功案例以稳定患者身心状况。另外,术前做好患者手部外伤处清理工作,抬高患肢止血处理,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术前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协助麻醉师麻醉,合理控制室内温湿度,避免寒冷刺激血管,维持血管温度37℃,积极做好手术辅助工作、合理缩短手术时间。(3)术后护理。术后结合患者情况遵医嘱用药,做好药品讲解以帮助其了解药品用法、用量以及饮食禁忌,提高患者遵医嘱情况。进行健康知识讲解,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的了解术后阶段的疾病康复知识并更好的遵循医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结合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从旁指导并辅助患者合理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并结合患者喜好安排娱乐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另外,做好患者术后心理疏导,多鼓励、安慰,和家属说明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信心的影响,通过医生、护士、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以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手外科患者疼痛状况、康复状况(出血、感染、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情绪状况。
  1.4指标评价标准[2]
      焦虑情绪参考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手外科患者焦虑情绪越明显。
      疼痛程度评价参考SF-MPQ疼痛表,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程度PPI,指标评分越高说明手外科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5统计学数据分析
      基于软件包SPSS19.0计算72例手外科患者试验指标数据结果。计数型指标
  (术后并发症)以例(n)、率(%)表示,计量型指标(疼痛评分、康复用时、情绪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指标差异检验采用(x2)、(t)。P<0.05——证明手外科患者观察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手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1。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发现,基于手部位置、神经血管丰富的特殊性,导致手外科患者身心压力较大、疼痛主诉强烈[3]。分析导致手外科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未来生活受影响、担心康复状况不佳、担心严重并发症问题。针对手外科患者的特殊性,需通过围术期阶段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生理、心理,通过有效且较柔和的护理方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建立患者治疗信心,保证患者医护工作配合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曹秋华研究指出,手外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工作的落实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5]。
      试验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手外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7%低于对照组16.66%,康复用时更短、SF-MPQ评分更低、SAS评分更低,P<0.05。试验结果和乐荣荣,胡晶晶,魏琼研究结果有一致性,SF-MPQ评分显示患者护理后疼痛度低于护理前P<0.05,断指成活率97%、并发症发生率6%、患者护理满意度(90.47±10.69)分[6]。
      综上所述,重视给予手外科术后患者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与预后,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彬兰.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8):73-75.
  [2]韩卿,秦玉荣,万叶.疼痛与情绪护理对手外科断指移植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210-211.
  [3]文雪仙.手外科创伤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3):159-161.
  [4]刘琰.研究护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277+279.
  [5]曹秋华.护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27-28.
  [6]乐荣荣,胡晶晶,魏琼.护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1024-1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