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护理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颜丽娜
[导读] 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
    颜丽娜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十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018年在本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单盲法将其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发现:研究组的SDS抑郁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住院时间都相比较于观察组良好;研究组的出血率为2.00%,观察组的出血率为14.00%,研究组的出血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采取针对性全面护理的效果相比较于传统常规护理高效,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状况,还能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抑郁的情绪,其应用价值很高,建议医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这种护理模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溶栓护理;质量管理
  引言
  对于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而言,采取针对性全面护理模式对其溶栓治疗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提升,且这种护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出血率的情况也有所改善,由此可见,针对性全面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十分有疗效,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也很高,在强化患者内心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2018年在本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单盲法将其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患30例,女患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0.23±1.66)岁;观察组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5.65±2.10)岁。所有患者均无其它内科疾病且自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两组患者资料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溶栓全面护理管理:①在急诊室设立由相关医务人员组成的急救队伍;②护理方案制定:护理团队成员遵循标准化护理流程,并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际、护理问题制作护理方案;③急诊溶栓过程: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直接进行CT扫描。在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CT室告知溶栓护理团队。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达急救室时,立即测量血糖、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并给予溶栓药物开始内溶栓。一般的护理实施过程包括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畅通,建立通路;收集血并送去检查,向家人解释溶栓相关的风险,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护理。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饮食和康复锻炼等护理指导;④心理干预: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发展和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保持心情愉快;⑤生活干预:维持健康饮食和多休息,多摄入丰富膳食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保暖;⑥延续护理:溶栓治疗过程延伸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治疗期间、住院和出院后)。出院后继续通过定期上门随访给予患者护理指导。
  1.3指标观察
  将患者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以及SAS焦虑评分指标作为患者护理效果的指标。其中SDS抑郁评分标准为:满分10分,5分以下表示无抑郁;5~6分表示轻微抑郁;6~7分表示中度抑郁;7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当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表示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组的SDS抑郁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住院时间都相比较于观察组良好;研究组的出血率为2.00%,观察组的出血率为14.00%,研究组的出血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神经病学中很高,这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脑卒中的发作非常迅速,并且难以抑制进展,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治疗难度大。脑卒中发生后,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语言障碍、偏瘫和认知障碍,往往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采取合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溶栓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在许多溶栓药物中最为有效。如果严格控制时间窗和适应证,早期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溶栓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全面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兴有效的个性化整体护理方法,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干预,可实现多方位、整体化和系统化护理,可更好满足患者需求,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更积极配合治疗,加速神经功能康复并改善生活质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在临床实践中更常见。目前,这种溶栓技术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更好。如果在溶栓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在溶栓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焦虑,减少了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使溶栓治疗顺利进行。如果患者的紧张情绪严重,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此时,有必要先降低血压,然后进行血栓溶解治疗,这无形地延长了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在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肌肉紧张、瞳孔和意识,如果有变化,患者可能会有新的病症,所以观察患者的变化对于患者的治疗很重要。在溶栓后,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术后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并通过告知饮食和锻炼预防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护理常规,观察组采用溶栓全面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水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改善时间、溶栓次数、住院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总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实施溶栓全面护理管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莉,陈阳阳,李贺.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4):4095-4097.
  [2]张艳柳.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6):157-158.
  [3]张晓荷.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8,34(23):134-135+141.
  [4]赵俊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6):97.
  [5]于春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溶栓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8(2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