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刘少贤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作者:刘少贤
[导读] 探究治疗性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刘少贤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性沟通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抑郁(SDS)和焦虑(SAS)的心理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情况。有突出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突发性耳聋;常规护理;抑郁焦虑评分
  
  作为耳科急诊之一的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主要为瞬间丧失听力,部分患者会伴随耳鸣,恶心,呕吐,眩晕等[1]。是一种由不明原因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临床中也称为:“突聋”。正因为在临床研究中对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还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所影响。因此,对本院特纳入80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加以治疗性沟通干预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5.20±1.22)岁,患者均为单耳发病且发病时间均不超过一周;研究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5.13±1.21)岁,均为单耳患病且发病时间不超过一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听力损伤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同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发表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无外伤者。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病变者;非首次单耳发病者;血压异常者;因其他疾病引发的神经性耳聋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的方案。主要包括有:患者体征的观察与纪录,以及常规的听力恢复,听力检查以及测定患者的纯音听阈。并给予常规药物和高压氧,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干预以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注意观察纪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抑郁焦虑评分情况。
  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治疗性沟通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治疗性沟通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专业培训过的护士通过姿态、表情、动作、眼神、语言、等方式进行护患间的交流。以鼓励病患尽可能地宣泄、表达。1)突发性耳聋病患发病急,需长时间治疗。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常会无故责骂医护人员,甚至拒绝治疗。此时以温和对待,不批评,不评价,充分接纳、理解,给其宣泄,让其有充分时间调节情绪。2)依据病患具体情况制定沟通主题,于治疗结束后进行沟通,15-30min/次,1次/d;采取适当开放、重复、共情、释义等沟通技巧,肯定其自身 健康行为,纠正错误领域,重建其认知,以彻底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3) 护理人员可通过空间距离、触摸、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眼神等促使患者信任,加强与患者间治疗性沟通。如:应依据耳聋患者的具体疾病程度适当调节与病患间的交流距离。针对单侧耳聋患者,交流时应适当靠近听力好的那一侧。与重度耳聋患者交谈时,更应注意脸部表情及口型等,此时应节奏放慢,可适当夸张,以利于患者听明白看明白。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定:使用SF-36健康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角色、躯体、社会及认知功能四方面,每项满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心理状态评定:在干预前后使用SAS(焦虑自评聊表)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标准:无焦虑低于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重度焦虑超过70分。SDS评分标准:无抑郁低于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超过73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3.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测(x±s)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突发性耳聋在临床治疗中效果并不突出[2]。因此,恰当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在突发性耳聋病患和护理过程中尤其重要。要在诸多治疗护理的同时开展治疗性沟通,以改善不良情绪,稳定心态,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3]。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角色、躯体、社会及认知功能四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对患者采取治疗性沟通干预在第一时间就能有效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利于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安抚,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有效缓解抑郁焦虑情况。更加直观的了解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对症治疗处理。另一方面,还可能是给予患者更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经患者正确的配合,进而才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提出[3-4],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治疗性沟通技巧对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与本文部分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情况。有突出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弘光, 于湛, 李希平,等. 耳后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对比研究[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8, v.16(03):63-68.
  [2]苑丹. 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2):409-411.
  [3]陈小丽, 叶锦素, 肖彩群,等. 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突发性耳聋应激反应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6(9):110-112.
  [4]熊梅?,?钟乐?,?方艳霞?. 治疗性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v.3(25):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