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门诊接诊中,经常遇到一些就诊患者,主述自己患有严重的性病,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医生为他们做性病方面的检查,表现为过度焦虑、疑病、恐惧、感知障碍等,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又缺乏性病的客观证据,既存在着不能用性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实际为性病恐惧症的表现。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结合近期有关专业资料,对其病因、诊断及处理做一简要综述。
一、病因
性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它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精神负担,从而造成患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甚至心理障碍,即所谓性病恐惧症。据有关文献资料,50%-80%的性病患者兼有此症,其中20%左右出现明显症状。
1. 自身因素
性病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常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如家族中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患者常有个体素质和人格方面的缺陷,病前个性常常表现为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不善社交等。
知识水平低,卫生常识欠缺,尤其性知识匮乏,也是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患者患病时,常阅读一些有关书籍,但一知半解,常对症入座,反复就医。甚至治愈后也不相信医院的阴性检查结果。
性别歧视也是造成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较而言,女性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更深,即使一些常见的妇科疾病,一旦与性接触发生联系,就会变得神秘,有些患者会造成巨大的思想负担,因而女性发病率更高。
2.社会因素
在时下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受金钱、享乐思想及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确实存在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而这些不良现象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斥,我国法律所禁止。因此,一旦患上或怀疑传染性病,都会遭到社会及其家人的歧视和排斥,造成患者巨大的思想负担,因而女性发病率更高。
3.医源因素
少数医务人员由于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过分夸大性病的严重性或态度不严肃,都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促发疾病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心理异常
性病恐怖症一般共同表现为一旦患上性病,常感到不能治愈,反复多次就医。即使治愈后,对化验阴性结果及医生的解释持怀疑态度,整日心神不定,仍然一如既往地道处就医,要求给予证实。对与性病有关的事物注意力增强、特别留心,对自身轻微的躯体不适合变化,甚至正常的生理现象特别敏感,并认为就是性病症状。女性患者常出现对性生活厌烦、恐惧等。
2.行为异常
主要是对可能传染性病的途径高度警惕和回避,表现出洁癖行为。如长期不敢与配偶同房,以至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心理负担过重,如此恶性循环,加剧病情。
3.主要症状
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患者主诉,女性患者常见为:(1)神经官能症症候群,如失眠、多梦、焦虑、抑郁、耳鸣,常感到排尿不畅,尿道口不适,下腹坠胀等。(2)认知症状障碍,表现在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注意力障碍、记忆力减退、智能损伤、意志改变,严重者可出现的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视、幻味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3)妇科症状,自述阴部异味,阴道内虫爬感,月经不调、性欲下降或缺乏等。(4)非特异症状,如腰背酸疼,下肢乏力酸疼,皮肤瘙痒等。
4.体征
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脉搏加快、面部涨红、多汗、心慌、心律失常、心率失常、两手颤抖等。
5.实验室检查
无有关性病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现。
三、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心理治疗
其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首先,医生应以科学的态度,对患者提供的症状进行分析,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到不误诊、误治。以理解、诚恳和耐心的态度,以科学而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性病常识,并用乐观的语言向患者逐一报告检查的正常结果。(2)暗示疗法,包括语言暗示和药物暗示,常在正面解释、心理疏导未能见效时采用,应有明确的针对性。(3)家庭治疗,是近年来伴随着系统论、控制论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强调个体与人际系统间的心理动力学关系,关注整体和系统中各种互动性联系。与其他疗法关系密切,有很好的兼容性。对认知和思想上有明确错误者,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善意的批评。例如,性生活厌烦及恐惧是妇科常见性病恐怖症的表现之一,对此应积极鼓励你患者进行尝试,通过夫妻之间的沟通,可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2.药物治疗
对明确患者有性病心理障碍时,适当的药物治疗对多数患者是必不可少的,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及伴发的躯体不适,可适当选用多虑平,安定等,躯体症状明显时,亦应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
3预后 通过心理治疗,正面教育,家庭关怀等手段,使患者尽早进入社会,或家庭做些简单的工作,患者一般症状消失,预后较好 。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4随访 针对较重者而言,按期随访,家庭成员积极 配合治疗 ,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赵剑. 性病恐惧患者心里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29).
康乐, 高佳, 邵英. 艾滋病恐惧症病例特点[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