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鼓励成华章——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略谈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作者:许罗红
[导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摘要: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的放矢地实践,努力综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激发其写作兴趣进行立体多维的作文指导,需要热情鼓励学生:细心观察、感受生活,抒发真情,与时俱进;厚积多发、精发;多阅读、积累好素材,在模仿中加以创新,吸取精华,促己新作;由“一点之美”,促使其多美和谐,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多自由创作,激发灵感;自改、互评、互改作文。这样,华章自然成!
        关键词:热情鼓励  立体多维  有的放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文无定法,华章难成。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广大教师们见仁见智, “新概念作文”等作文法也占尽风情,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的中学生来说,蕴积见识、丰富心灵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011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做出了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新课标也具体明确了关于中学生写作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2012年3月8日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正式启动,2017年9新学期开始后实现了全国中小学全部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语文素养”的双线组元、“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结构体系更启发了我的作文课教学:作文教学必须是课内外结合,立体多维;必须多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所以,有的放矢地实践,努力综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华章自然成!
         一、鼓励学生细心观察、感受生活,抒发真情,与时俱进;厚积多发、精发。
        传统的作文课,往往先简述关于主题、选材、结构等空洞理论,然后就命题写作。学生则提笔咬唇,不知言何。“写什么”成了关键。
        其实,古人早已回答了。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白居易《与元九书》 :“文章和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活乃是创作之源头活水。细心观察、发现、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积累起来,提炼感悟,抒发真情,与时俱进,胸怀天下,则笔有渊源,文气浩荡,遂成佳作。
        我给学生讲了先辈冰心的《繁星》、《春水》正是她“零碎思想” 的集合;朱自清的《背影》精彩感人的白描、四次流泪源于细致观察和至真情感,以及我学生时代、现在的作文实例,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并坚持施行了以下措施:
        1、提醒学生时常留心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想想与自身的联系,用日记诉感悟,捕捉灵感,及时书怀,畅所欲言,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等各种表达方式均可灵活运用。
        2、利用课前5----10分钟或自习课,让学生速写并上台演说时事,大小不限,优者适当奖励,然后各自整理,写成一篇周记。
        3、作文课上,讨论老师提供的话题或题目,阐述观点,开拓思路,集思广益,也可适当改动文题,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题目。
        4、讲授“引用”及嵌入自创诗文等专题作文课,使作文有多姿多彩的面貌和丰富的蕴意,新颖活泼。
        由此,合理、适度地给予作文自由,学生自然能积极主动作文,有话可说,抒发真情,胸中有丘壑,笔下文自工,卓有成效。
         二、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好素材,在模仿中加以创新,吸取精华,促己新作。


        创新,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二者可谓创新的翅膀.而没有基础的联想、想象则是空中楼阁,无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诗经·小雅·鹤鸣》)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教会学生从课文、练习题、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以阅读促写作可谓良策。如讲读课文精彩片段或分析练习、课外读物材料时,点拨写作技巧、要领,并躬亲“下水”示范;然后让学生提笔一试,锻炼其思维,使之逐渐灵活,开阔起来。在我的鼓励、支持下,现在我的学生已把《中学生阅读》、《作文》、《语文周报》、《作文指导报》等当成了好朋友,获益匪浅。不再因作文伤脑筋了,而逐渐体会到了阅读与写作的乐趣。
        学校图书室的书和《初中必读名著》、课本荐读名著的阅读也是启发学生创作源头活水,大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创作审美能力,向名家靠近。
         三、鼓励学生的“一点之美”,并给予成功的激励和启示,激发灵感,促使其文多美和谐,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学生的作文,并非传世佳作般字字珠玑,句句响亮,但也是思想的结晶、智慧的花朵。
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其尽善尽美,而要适时肯定其可贵的“一点之美”。学生是有潜在创造力的,发挥出来犹如新月出海,不可小觑。尊重学生习作、发现并启发其中“一点之美”“数点之美”,点透优点,赞扬激励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可大大增强其创作积极性,启发其智慧灵感,向“尽善尽美”不懈追求。这点点晶莹闪烁的星星将会汇聚成灿烂壮观的银河,映靓他们的文学天空,让他们受益终生。
        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小曹平时很少有佳作,通过三周的作文训练、交流,在作文《好想说声对不起》中写到:“妈妈这根白发为了谁?都是为了我!”这质朴简练的肺腑之言“一鸣惊人”,我表扬了他。以后,他的作文质、量都逐步提升了,时有靓点。
         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适时精当指导。
        激励尊重学生充分利用积累的素材, 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发挥,这样能让他们得到文创作的锻炼,体验、享受其中的乐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嘛!
        求异思维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所以,打破思维定势,给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的“海阔天空”,可展示学生个性,增多并加强其创作意识,培养其文学兴趣,培育文学幼苗;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可实行以下措施:
        1、课堂作文上,灵活采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等形式,开放主题、体裁,让学生自改作文,教师适当指导。
        2、鼓励学生中的文学爱好者组织写作小组或文学社,相互切磋、交流.教师适当辅导。
        3、让学生自办黑板报,自创报刊展示写作成果;组织、参加写作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支持学生向优秀刊物、网站投稿,或创建班级文学公众号等,以沟通外界,扩大视野,提高技能。
         五、鼓励并指导学生自改、互评互改作文。
        教育名家魏书生在《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中提出:给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和指导能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助关系,有利于他们产生并积极做学习的主人的愿望,持之以恒,成为习惯,就培养成了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新课标的灵魂。
        我按照魏老师的十条具体办法指导学生自改、互评互改做文,既提高了他们的鉴赏、作文能力,又活跃了作文教学,师生都乐在其中。以上五点措施,相辅相成,有机互补,语文课会生机勃勃, 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素养定会综合提升,作文成果定会丰硕。
        我们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收获终须问耕耘。持之以恒水穿石,孜孜以求桃李馨。真诚爱生,热情鼓励,循序渐进,则华章斐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年版。
[2]“360个人图书馆”《义务教育‘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着重‘双线组元’重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一点资讯]》。
[3]《古诗文网》
[4]梁羽生《名联谈趣》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5]魏书生《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