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制作双绞线》课堂观察报告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作者:王威
[导读] 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王威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关键词:微视频,课堂教学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微视频学习”这是一种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形成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在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已非常普及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APP平台”等形式下载短视频随机学习,当学生在独立学习遇到障碍时,或者难以通过文字信息感受物理情境时,只要手边有智能手机,就可以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当前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运用已经相当常见,然而微视频内容的长短、好坏;微视频运用时机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分析课堂微视频运用的效果,是研究课堂教学实效的较好切入点。
        (二)观察主题
        教师要设定一种标准,即本节课堂微视频运用的契合度及应该达到的效果,再根据视频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进行判定。在判定进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例如学生对视频长短、内容的反应,学习视频后技能达标的程度等。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制作双绞线的工具,掌握正线排线规则,会使用相应工具制作正线。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1)牢记双绞线正线制作的线序标准及步骤,熟悉双绞线制作的材料、工具,熟悉剥线、理线、插线、压线的技能要领;(2)通过任务驱动,在学、做、练合一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提升技能;(3)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1.课前先学
        课前通过微视频学习资料推送至蓝墨云班课,帮助学生对制作双绞线(概念、设备、制作过程)进行了预习,并进行了交流互动和课前测试。通过云班课后台的数据反馈,90%的学生观看了视频、53%的学生参与了互动讨论、80%的学生完成了课前学习测试。学习测试中,10名学生100分、4名学生80分、10名学生60分,预习效果一般。
        结合课堂提问环节,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学习问题:(1)视频观看不充分,重点内容记忆不深刻;(2)互动讨论的内容没有针对性;(3)对待学习检测不重视。
        2. 课堂教学
            本堂课的课题是制作双绞线,此内容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除了利用PPT展示,还现场演示制作的各个步骤。但是由于教室比较大,光线不太好,教师讲解演示时,学生观察得不全面,听得不够仔细,因此,具体的讲解过程不能贯穿具体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所以,学生个性化微视频学习的引入,非常必要。
            (1)剥线练习
        学生观察教师剥线练习时,对于剥线刀使用力度无法正确把握。在练习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力过猛,把铜芯割到了,另外一种是用力不够,保护套没有顺利割除且切口不圆润,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学生利用手机观看视频。
        剥线视频时间长度为35秒,视频主要呈现的是工具切割保护套的方法和力度,85%以上的学生观看比较认真,另外15%的学生观看专注度一般。从最终学生完成的效果来看,剥线方法基本都达到了规范要求,其中有8位学生的保护套边缘不圆润,但不影响下一步的操作;100%的学生都能保证保护套去皮2CM左右。


        (2)理线练习
            在理线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记住正线的排列顺序、剪线要将线头剪平并且保留1.5CM长度。
            理线视频时间长度为1分20秒,视频主要详细呈现了如何按照正线顺序捋直双绞线的注意点,同时还明确了如何剪线的方法。学生在自我练习中,较多学生都没有能把线捋直,问题很大,因此100%的学生都认真观看了理线视频。再次练习时,只有2位学生因为疏忽而把线序排错了,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低,还是有5位同学的线没有捋直,导致导线没有紧密排列;有3位同学因捏线方式和剪线力度、角度的问题,反复剪线,导致线越来越短;其他学生基本能够保证剪线后,双绞线长度为1.5CM。
        (3)插线练习
            插线是一个所需时间较短,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步骤。教师在示范过程中,无法用通俗的语言来告知学生该如何简单有效地完成这一操作,学生只能看个过程,却无法领会其中要点。学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因为没有抓住小窍门,往往用力过猛,但是网线还是没有全部进入水晶头,没有全部与簧片紧密接触,需要反复尝试。在此情况下,增加学生观看插线视频,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少走弯路。
        插线视频长度为40秒,视频主要呈现的是如何捏线,巧妙地将线推入水晶头,使得线与簧片一次就能紧密接触,不出现虚接的情况(虚接将出现网线信号不通的问题,导致网线制作失败)。4位同学动手能力较强,一次完成插线步骤,因此,他们没有观看该视频。其余同学中,除2位同学有开小差行为外,其他人都较为认真地观看了视频。观看视频后,学生再次进行操作,至下一步骤讲解前,除有5人还在尝试外,其余同学都较好地完成了该步骤。
        (4)压线练习
        压线是制作双绞线步骤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为了防止学生功亏一篑,教师除了演示外,也增加了视频,帮助学生关注此步骤的注意点,以便顺利完成整个任务。
        此视频长度为20秒,视频主要呈现的是压线时所需卡线钳的力度及外侧皮套是否被卡口卡住,不松动。由于此步骤相对简单,只有11位同学认真观看了此视频,他们主要是因为用力过猛将水晶头夹坏或外侧皮套未被卡口卡住,导致水晶头报废,需要重新插线后压线;其余同学都一次成功,没有观看视频。
        四个步骤练习完成后,我们统计到有24位同学最终完成了双绞线的制作,有8位同学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成,本节课任务完成率为75%。
        三、讨论与反思
        (一)课前微视频预习,大幅减少教师“讲”的时间。
        课前预习质量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较大影响。中职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使用文字知识点堆积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在课堂上,往往教师讲得时间越长,学生听得就越累,掌握效果还越差,课堂效果差强人意。
        通过将教师课堂上需要讲述的内容,有机编排成相对生动立体的微视频,依托蓝墨云班课平台,有效互动和测试,确实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增加单位课时的知识量。
        (二)课堂微视频学习,大幅提高学生“练”的质量。
        课堂微视频的使用,目的在于即时帮助学生解决思考和动手过程中的疑惑,减少教师反复示范的频率,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能够快速有效完成任务,较为顺利地沿着教师的设计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课堂上提供的微视频的质量有着较为一致的认同感,他们认为这能减少教师示范教学出现的观察盲点,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是否观看微视频,帮助学生始终跟上教师的节奏,掌握重难点知识和技能点,高效完成课堂任务。
        当然,通过分析发现,本堂课中并不是所有步骤都必须要使用微视频学习。例如压线环节,我们可以采用效果图的分析和学生的小组合作相结合,或学生代表经验分享等方式来完成,这有待于后期再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威.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初探——以“双绞线的制作”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8(12):84-85.
        [2]张文珊.基于LICC范式的高职课堂观察量表研制初探[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9(08):115-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