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合培养中职生良好品行习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6月总第170期   作者:王书建 凌鹏
[导读] 如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品行习惯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校合作。
日照市工业学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本文从家校合作重要性入手,初步探讨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家校合作的难点,以及家校如何合作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职生 家校合作 品行习惯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上中职学校几乎是零门槛,中职生大多在初中小学时被学校的老师称为“ 问题学生”和“后进生”。如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品行习惯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生活在“非常态家庭”中,他们的家庭教育缺失或缺席,造成中职生有诸多的不良品行习惯,旷课、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故意损害公共财物、上网、吸烟、偷窃等等。而“非常态家庭”长大的孩子,其父母不仅和孩子的思想交流少,与学校的交流几乎为零,很多中职学校的家长会组织不起来。对于有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组合的中职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是让他们形成良好品行习惯关键时期,这就更加需要家校联合培养学生。
  二、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1.社会因素。中职学生大都意志薄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已经形成诸多的不良品行习惯,短期内很难改正。中职生沉迷网络,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彻夜不归,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更严重的是与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染上许多坏习惯,如抽烟,喝酒、打架等等。
  2.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一个家庭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到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一个简单的家庭组织结构会使得整个家庭的沟通交流更加开放一些,这样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都会更加的紧密。(2)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和感情的培养,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在很多方面影响到中职生的品行习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愈高,愈有利于家长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中职生的品行习惯。(4)家长的品行习惯。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品行习惯的养成,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3.学校因素。目前中职学生素质水平低,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就给学校和老师出了个难题。面对舆论的压力,家长的无理,学生的调皮,有些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只要学生不要在在课堂弄出大问题来,就相安无事了,正是这些个别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更加助长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合作意识不强。这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误区,这种表现主要一方面是家长过度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所有的教育任务都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因此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另一方面,个别学校和老师也在同样程度上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把孩子出现的问题会自然地把责任归因于家庭,孩子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就认为是家长不配合,没责任心,因此埋怨家长。
  2.家校合作方式单一。从英国北爱尔兰摩根的分类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仍然停留在第一层次,而且合作方式单一,主要以家长会和互教通的形式出现,同时在制度上没有保障,组织上没有周密规划。
  3.家长不重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大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学生,从不过问学生在校日常行为习惯及学习。有些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素质高的家长还表面应付一下,有些家长还恶语相加,这给我们学校、家庭之前的沟通带来的很大的影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是学校在做单方面规章制度的约束,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家校合作的形式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在实施计划和活动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比如活动板报、宣传册、家长会等等,让家长清楚学校的计划安排。
  2.加强沟通。沟通是真正架起家学校合作的桥梁,一个良好发展的学校,一定是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的学校。同时,沟通能进一步走进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听取家长的主张,进一步反馈家长的建议。
  3.有效指导。学校的指导作用是实施家校合作的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要在理论和思想上对家长进行点拨和指导,解决家长的困惑,采取合理的培养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学生。
  4.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家长与学校教育活动一致。让学生在校和在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按良好的习惯去做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开封,河南出版社,1990。
  [2]陈卫东 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