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讲析问有效处置实践例谈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6月总第170期   作者:汪兆武
[导读] 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 445600
  摘 要: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重点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的意义及其操作性进行探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改进课堂教学。现行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加上学生基础差,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学生拼命记的现象较突出,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历史教师教学讲述时力求生动形象
  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情,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述,把历史进程、人物、事件"再现"在学生面前。虽然现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多媒体教学,但课堂教学仍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而课堂教学主要又是讲述。
  因此,教师的课堂讲述要形象生动,丰富具体,又能吸引学生,把学生思维引进当时的历史环境,使学生仿佛见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钻教材,提高讲课艺术;对课本上有关历史进程的叙述反复研读,并参看有关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然后加以提炼,形成腹稿。课堂上,绘声绘色给学生讲述,这种讲述要精益求精,适可而止,切不可投学生所好,脱离课本,漫无边际,浪费课时。
  历史课本有些历史事物或人物,学生已经从电影、小说、图书中获得了感性认识,老师没有必要过多讲述,只须适度讲述,就能引起学生的联想;有的内容,则必须画龙点睛地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当时的条件、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讲述时,适当运用文学作品、成语典故,能使课讲得更生动,如讲西周灭亡时,我讲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巨鹿之战和肥水之战时,我讲了“破釜沉舟”、“草木皆兵”等成语的来历。有时还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启发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二、历史教师教学分析时注意深入浅出
  如果说历史课的讲述主要是“再现”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那么分析就是使学生加深对历史进程、事件、人物的理性认识。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线索。
  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历史人物的”评价。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或成功的“经验”等,这些理性知识的讲解,往往是照本宣讲。有的教师,讲历史过程滔滔不绝,花费大量时间,讲“意义”、“教训”、“影响”时却三言两语就交待完毕。学生对这些抽象而又重要的理性知识,只能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考试之前拼命背,考试过后全丢掉,不利于学生智能的训练。
  我在讲课时,比较注意对这些理性知识部分的分析。如“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末尾一段是讲这次农民起义的意义,只有三句话,我在分析时就花了较多的时间,一是抓住农民战争的“第一次”和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分析,讲了它对后世农民革命的影响。二是抓住“推翻了秦朝”、“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分析,问学生:“秦朝强不强大?”有的学生说:“不强大。”我摇摇头,然后说:“秦始皇十年间灭六国统一中国,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为什么说秦朝不强大?”然后又引导学生回顾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说明人民群众从来不可欺,说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讲到这里我又转到,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扼要讲述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强盛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关系。这样分析,既引导学生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启发了学生对下节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历史教师教学提问时引领启发思维
  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综合课有复习提问,讲述中有启发提问或设问,新课讲完后有巩固提问。由于目的不同,提问和设问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切忌呆板、单调,有的提问是为了温故知新,有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或者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一般说来,复习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温故知新,同时也有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问题提出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然后找学生回答并酌情记分,列入平时成绩。教师对复习提问必须经过精心选择,有时可用书上的习题,有时应根据内容另拟问题。在讲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还可穿插提问以引起学生思维。有的问题提出以后,可以让学生议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
  如在讲完“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提问大家,想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关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这样做,学生的印象就深刻得多。
  总之,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是两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浅的看法,我恳切地希望有经验的教师多加指导,共同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