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安防展,园林建设发展的也十分迅速。园林项目对整个城市的绿化以及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城市保持生态平衡的强有力手段,要做好景观建设和园林建设,就一定要重视园林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分析了园林总承包项目的特点,以及EPC在园林总承包项目中的管理模式,阐述了EPC在园林总承包项目中的关键点。
关键词:园林;EPC项目;控制点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越发严重,以往快速发展的园林建设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园林建设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要加以调整,将绿色环保、生态节约作为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建设行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开始逐步推行EPC项目管理模式,明确提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工程总分包关系。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具有许多优点,所以不少城市的园林项目已经采用EPC项目管理模式,这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1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准备,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和承包
商订立工程施工合同,经过业主认可后,工程还可以进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业主单位一般指派业主代表与监理方和承包商联系,负责有关的项目管理工作,但在国外大部分项目施工阶段有关管理工作均授权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没有合同关系,只承担业主委托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业主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意图容易贯彻;由于施工周期长,故项目质量有保障。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缺点是:业主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项目唯一,但合同相互交错,如有质量事故发生,各方责任难以划定;设计变更多。
2EPC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
2.1双方责任明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免于多次招标所带来的时间损失和经济损失,在一次集中招标后,业主选定总的承包商,之后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皆由总承包商确定。然后总承包商再确定下一级的承包商或工作人员,可以避免以往发包主体之间主次不分的混乱状态。在这种模式下,业主只需要求总的承包商对自己负责,这样业主的工作更简单高效,承包商也更加清楚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2.2一体化施工,项目的风险降低
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设计是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在设计人员、采购人员、施工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才能策划出一个好的方案,因此在方案策划阶段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是否有足够的艺术性、采购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性、施工是否有足够的科学性。这样策划出的方案不仅符合业主的利益诉求,还有利于项目的施工。
2.3有利于项目施工质量的保障
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和其下的组织成员之间利益相互绑定,且总承包商对建设的所有项目负有全部的责任,这就使建设工作一方面能够保障高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又因为设计与施工工作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就使得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更通畅的协调,不仅能够提升施工的效果和速率,还能够使施工结果更加贴近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目标。
3园林工程EPC项目管理策略
3.1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在园林工程EPC项目管理模式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问题,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维护市场秩序,而且要在以下方面加快进行。1)在招标和投标阶段,现阶段并没有关于总承包模式招标和投标的法律法规,所以承包方是否应该同时具有工程资质和设计资质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2)在合同的规范性上,大多业主和总承包商将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生硬的合并到一个合同上,在这种现象下,业主和设计方以及施工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界限不够明确,而且承包单位在质量上、进度上和成本管理上的责任划分也比较模糊。
3.2转变过时的管理观念
在当前的园林工程建设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园林工程的专业性要求较低,所以不必大力推行EPC项目管理模式。这种观点在新形势下已经比较落后了,因为现在的园林行业已经扩大到了生态领域,园林建设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EPC项目管理模式也是帮助承包方实现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尽快的推行EPC项目管理模式,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还要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4引进复合型人才,并注重培训
园林项目EPC项目管理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实施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园林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造成从事园林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导致很多设计师的创作设计与现实脱节,或者施工人员不能有效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这些问题都需要复合型人才来推动解决。特别是近年来包括BIM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加迫切。除此之外,国内公司也应尽快建立起复合型人才的培训部门,不断学习并创新培训手段和理念,早日实现国内相关人才的自给自足。
4EPC在园林总承包项目中的关键点
在实际将EPC模式运用在园林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要对整个园林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及工程造价的预估,需要让园林设计的方案与行业相关标准与要求相符合,并且要按照目前规定的投标流程对标书进行合理编制,还要有专门的团队对园林项目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总承包商的建设过程与合同内容一致。第二,园林总承包商在对园林项目取得施工资格后,需要按照EPC模式,并且基于合同相关要求,安排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对项目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能够符合实际施工情况,并且要安排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配合设计方案的优化,能够在后续施工中使用合适的设备以及材料。第三,业主需要在园林项目完工后,按照EPC合同的关键指标以及验收合格的标准进行园林工程的验收工作,不能按照传统的施工模式,随时参与园林项目的建设过程,对工期和设计产生影响。确定了业主的主要职能就是树立目标以及对项目进行质量验收。 在以EPC模式为园林承包方式时,一定要注意对各方参与角色的权限分配,业主只进行项目目标设定、项目投资预估以及确定合适的总承包商,而园林总承包商负责所有的施工环节,其中包括园林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具体施工等,这就要求双方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风险管理水平。在当前国内园林建设发展的现状下,这种方式的应用还不太广泛,需要由相关主管部门逐步对这种操作模式进行规范,建立起完善的EPC管理体系。
结语
事实上,在园林工程中非常适合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缩短工期,提高效率,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而且合同关系单一,投资容易得到控制。同时,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EPC管理经验,结合园林工程的特点,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寻求适合园林工程行业发展的EPC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杰彬.关于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78.
[2]骆云.EPC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民营科技,2017(10):89.
[3]刘颖.EPC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些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6):176-177.
[4]康贺仁.我国电力建设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 力大学(河北),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