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   作者:胡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的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东风小学 胡丹 3320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的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下主要就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作出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维为教学核心,能力为教学目标,着重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不但能够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详细的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随后让学生自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散,并未真正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依赖教师的讲解,失去自主阅读的动力[1]。另外,有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并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集中式的教学模式,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能,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中的内容,忽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教学,未能有效的将写作教学联系起来,没有将阅读方法的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不能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因此很难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水平,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从自主预习习惯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开始。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同时与教师安排的阅读任务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自主的思考、探索以及解决。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文章中的重难点标记起来,便于向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求助。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进行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给学生安排相应的任务:“同学们,你们对于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你们知道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吗?”以这种方式引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其它渠道寻找答案,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探究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归纳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在具备相应的问题意识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开展更深层次的阅读学习。此外,良好的问题意识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创新阅读的开展,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2]。例如:在讲解《四季之美》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同学们,文章是怎么描写四季的?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四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阅读文章,发现再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外拓展,然而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加大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为了能够更好的顺应学生的发展特征,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对同一个作者的作品进行自主的阅读,加深对该作者写作思路以及风格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展阅读学习,同时积累一定的阅读量。例如:在讲解《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该作者的其它作品进行阅读,如《捅马蜂窝》,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马蜂展开讲述的,学生可以将这篇文章和《珍珠鸟》相联系起来,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思路,更加深刻的领悟文章的内涵,以此熏陶学生的文学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自身的阅读量,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方法,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建梅.优化朗读,多元感悟,个性积累——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青年时代,2016(5):206-206.
[2]杨瑞红.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8):119-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