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李卓衡
[导读] 思维导图是我们常见的,用来将零散的、冗杂的知识点形成具有逻辑性、关联性的知识体系的辅助学习方法。
        【摘要】:思维导图是我们常见的,用来将零散的、冗杂的知识点形成具有逻辑性、关联性的知识体系的辅助学习方法。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电路和动力机械等相关知识常是教师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点。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化解学生的学习难度,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下文就以初中物理为例,谈谈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 应用
        【前言】:有相关研究表明,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它的要点多,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影响他们对该知识点的迁移能力。教师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运用思维导图对物理知识进行适时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对初中物理电路、压强等知识点的灵活记忆与运用,始终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点。许多学生常常是将压强与浮力的相关知识搞混,阻碍实际运用。而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思维导图用线条搭建起物理知识的基本逻辑;将各个知识要点的对应使用范围填入其中;最后通过符号或者图形帮助学生生动的进行记忆。它有老师引导,学生搭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另外,思维导图是一个外显型的思维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对物理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完成搭建,能够让他们的脑海中也形成一份隐形的思维模式图,促进他们思维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教师在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时,常常是从定义和例题出发,总结每个知识点的对应适用范围,每个公式的例题用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这一章的知识很容易被混淆,特别是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熔化和凝固这些实际物理反应之间的现象。而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通过提纲挈领的方式,快速整理出本章知识要点的同时,迅速区别出各个不同物态变化的最主要区分特点。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采用树状式的,也可以采用分析结构式。总之,无论的一种都可以让学生十分直观的感受到,每一种不同物态变化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教师利用学生在课前做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时的讲解,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及时添正修补笔记,让他们能够把预习时的思维导图内化为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更高一层的利用思维导图参与预习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在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知识进行总结时,通常是写出每一种状态的特点和它发生反应的实际情况,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最经典的例题批注在旁边,这样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举一反三。引入思维导图参与预习的教学方式即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能突出教师教学重点。
(二)借助思维导图培养逻辑,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学生在课下复习时,也是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述的。例如,当学生进行到初中物理中与“电”相关知识学习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吃力,因为很多知识有相交的部分,但又有区别,因此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学生由于概念不清或者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深入的问题,常常造成他们没有办法快速提取出题干中,已知和未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学完一章后,就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及时的归纳与整理各个要点。

电流和电路这一章的是知识总地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它总的就讲了串联和并联,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把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和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等,这些与电计算相关的内容全部总结到同一张思维导图中,标注出它们的特点,应用的场合,常用的公式以及它们的定义。并且在搭建思维导图时,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去对可区别的内容进行标注。只有当学生通过外显化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复述出来时,他们才能够谈得上掌握了某一章节的知识点,具备了搭建各个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不仅如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一些软件在对思维导图的绘制上,有很不一样的体验效果。教师可以借助I thought等软件,带领学生从知识点大纲,到琐碎的语词形式进行分步复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三)运用思维导图合理教学,帮助学生知识理解
        我们谈到了如何在学生预习和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压强、浮力等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简单的介绍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定义以及他们的特点,然后从实验出发,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对每一个实际物理公式进行验证。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在旁协助,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公式定义。在完成了这些实验之后,教师就可以带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利用自己实验所得成果转化为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把最基础的部分给出来,让学生采取延伸式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然后再采用一些例题,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试题练习。同样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到力、运动和力等章节的学习当中去,因为这几章的知识在逻辑上面有联系,并且处于层层递进而不断扩散的形式。这样引入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其次也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思维导图的搭建一步一步走向缜密,当它们在遇到具体的奇蹄目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尝试着通过类似于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搭建起解决问题的模式。并且在课堂上一边教学一边引导学生搭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更能体现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也在另一方面优化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四)巧用思维导图参与实验,帮助学生运用知识
        在上一点中我们谈到了让学生做完实验之后,再利用思维导图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方式,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也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整个物理实验当中。这一点在与电力相关的章节教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电力这一章节的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最难啃的骨头,但是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与运用当中去,那么学生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会很快的理清思路,找出破题点。例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以串联、并联为基本点出发,往外扩散出电压、电阻、电流、电功率等内容。毕竟任何一种电路它都会有最基本的串联、并联电路存在,也必定会有电流的测量与实际受到的电阻和电压的干扰,那么教师每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就把这个实验在过程中,一些要点和他在实际反应中的一些数据,记录在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中。等到学生需要复习或者需要在实际的课堂中再进行学习时,他们拿出思维导图,能够很快的反应出每一个定义,它的原理是什么,也能够在做题的时候,通过回顾自己在实验时所建构的思维导图,快速的寻找到这道题,它的破题点应该是什么。
【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中,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学生在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也能使思维得到拓展,增加对知识的吸收,促进学习迁移能力的提升。在构建思维导图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教师也要合理的进行运用,有的知识点不一定适合运用思维导图,不能生拉硬扯。
参考文献:
[1]关于农村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思考[J]. 程毓敏,应继祥.  物理教学探讨. 2009(25)
[2]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做法[J]. 叶培成.  才智. 2009(36)
[3]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 陈彩霞.  中国外资. 2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