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矫正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   作者:杨在国
[导读] 问题学生的管理教育矫正转化是教育的难点,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才能达到目的。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杨在国 

摘要:问题学生的管理教育矫正转化是教育的难点,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才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问题学生 思想行为 转化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难点,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问题学生如得不到及时矫正任其发展,自身会成为严重的心理病患者,对班级而言有“一个老鼠害一锅汤”之险。问题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又将成为社会和谐的绊脚石。
        我校在一个小镇,生源较为复杂,“优秀学生”陆续转到市县学校了,所剩学生参差不齐。学校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家庭的幸福,对社会的稳定都有重大意义。我校加强养成教育 注重教师要做好问题学生的矫正转化,尤其是班主任就要积极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逐步化解心理上的郁结,改善思想上的偏激,纠正行为差错,最终成为正常的学生。
        一、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挽回问题学生的第一法宝。
        在对问题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所有问题学生的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问题,离异、单亲、家庭不和、管理欠缺等等,其共同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缺乏爱,缺乏亲情的相互沟通和包容,缺乏温暖。有些人会说,为什么有的父母对孩子那样的关爱,孩子也出现了问题?其实,他们所给的是溺爱,对初中的孩子来说,过分的爱,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个别个性强的孩子产生反感,直至叛逆。这种发现就启发我们,教育这些孩子首先要我们付于爱心,正如人体内缺乏什么营养就要补充什么营养,才能治疗他的疾病一样。实践中也正是如此,那些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对问题学生付出的心血绝对比其他人多。教育管理这类学生就要理解他们的心境、疼爱他们的的处境、包容他们过失,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友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这种情感就会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慢慢的恢复。
        二、细心了解他们,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抱有期待转变的信心。
        问题学生往往自我保护和封闭的本能很强,对老师在心理上存在不信任和排斥,行为上拒绝合作。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认认真真听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要弄清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仔仔细细的观察他们的行为,真正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状况、心理情感、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目的、能力特长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他们身上出现的一些毛病也就会理解了,就能宽容他们的缺点,最大限度的给他们尊重,能真心接纳他们。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永远对他们抱有着期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细心挖掘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做到长善救失,支持和指导他们的正当的兴趣爱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三、耐心引导正其心,强化规矩正其行。
        在实践中了解到,大多数问题学生思想认知出现了问题,错误的思想认知导致了不良的行为。如何转化他们的思想是关键所在。
家庭因素对他们的思想认识的影响最直接,单亲的思想多孤僻、自卑;父母亲不和的多偏执、自以为是;家庭溺爱的多任性、霸道。这类学生的管理矫正就要从家庭着手。首先要同他们的家人沟通,希望家长积极的与孩子沟通,建立好亲情关系,改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


其次,这类学生他们自己很可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需要班主任给他们明确是非,讲清他们的某些想法做法为什么不合理,教给他们思想的方向和行为的尺度。作为老师,就要做他们思想方向的掌舵人,行为标准的评判员,要严爱相济才能凑效。                 
        四、持之以恒,狠抓养成教育。
        问题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化在抓中关键的前提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续进行,长时间敦促,直至良好的习惯形成。
        (一)采用“登门槛效应”,从低要求做起。
        问题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诲是一个由“认知”到“顺从”,最后才到“同化”的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变化的渐进过程。我们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切忌急于求成贪大图快。
        我们转化问题学生时,在充分熟悉和掌握问题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品德行为水平的基础之上,适量适度,分阶段分层次地提出他们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品德目标,为其转化留下一定的心理缓冲的余地,他们稍一努力,稍一行动,“跳一下”就能轻松愉悦的“摘到葡萄”的力所能及的目标要求,使他们自己该受到,只要想着进步就能进步。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寓养成教育于班级的集体活动之中。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的影响极为重要,班主任营造风清气正的班集体,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容易同化。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教学方法论中的“同伴交往法”就可借鉴。他认为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处在不同个性的伙伴圈中,这种平等的自由的非强制性的氛围,协调联合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同学之间交往,学会理解宽容、尊重同伴、平等待人,促进了彼此的友谊。一个团结友爱的、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问题学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问题学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三)要有意多布置有效的社会实践。
        有效是指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的,能立竿见影的受到教益。最普遍的就是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卫生,买菜,做简单的饭菜,洗衣服,饭后洗碗擦桌子,照顾老人等等。他们打扫好卫生,看到整洁的房间,内心也会受到净化;他们做好了简单的饭菜,劳动回来的父母及时的吃到了午饭,肯定会夸奖他的,他会在内心产生亲情感满足感。所以,督促他们经常性的参与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劳动,久而久之就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逐渐懂得劳动的收获,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尊重父母的品德,就会学会感恩。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他就具备了上进的心理。
        此外,学校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建立素质评价体系,不要只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要优化德育环境,让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对问题学生的矫正转化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