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提倡融入生活,从前的教学方法只是枯燥单一地把数学概念传输给学生,现在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生活教学。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许多都是源于生活的,知识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不但可以把数学简单化、生活化,也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降低了学习数学的难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怎样让数学融入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 [1]。
[关键词]生活教学;数学;兴趣;理念
(一)前言
数学一直都是中国教育行业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俗话也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一听到数学就感到害怕,因为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的逻辑性更强,知识衔接更为紧密,对知识的总体性及连贯性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学好数学的难度较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2] 因此,教师想要教好数学学科,就必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出发,用生活教学是让学生们提起兴趣的最好的方法。要让数学成功地融入生活或者体现在生活中,就必须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才会更好地去学。尤其是在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例如让人头疼的小数点之类的数据,学生看了难免会有抵触情绪。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在于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记得不要盲目地一厢情愿地给学生们灌输数学的字面概念,要学会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把数学融入生活中。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学生平时经常会遇到的生活情景,在讲解数学的时候探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这样课堂的活跃度才会提升。学生活跃了起来,一起积极主动地探讨问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才会上去[3]。
例如,学生在背诵乘法口诀的时候,枯燥的数据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昨天,小明和爸爸去文具店买了一些学习用品。他们买了3本6元的笔记本,又买了4支2元的铅笔,还买了5本3元的英语本,他们一共给了收银员阿姨50元,请问应该找回多少元钱?”这个时候,学生听完了教师的问题,会突然想起,这不就是每次我去文具店遇到的场景和问题吗?因此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有些学生的算术基础比较好,会非常活跃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一来,运用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可以非常成功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延伸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枯燥的数学生活化,还会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记忆特别深刻。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也成功地运用到了生活中去。
又如在学习一些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家或者在课堂上制作三角形、长方体、圆柱体等模型,并挑选优秀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学生大多喜欢手工制作,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们爱玩的心理,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三)巧妙地结合生活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融入到数学中的事情,教师要灵活地多元化地教学,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例子进行教学。我们可以把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在讲课备课的时候及时地融入其中。但是,我们要注重把握好课程生活化的程度,不能矫枉过正。我们要清楚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决不能过度地追求生活化,追求教学的简单与快乐,因此把相关数学知识点淡化了,导致课堂教学主次不分明,教学效率低下。
比如在讲解《整数和零》、《奇数和偶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别制作关于整数和零、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们上台依次进行抓阄,抓到哪个就要迅速地说出它是整数还是零、奇数还是偶数。这样分组进行比赛,非常有利于学生牢记本章节的知识点,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更多的乐趣。
类似的课堂教学游戏是非常常见的生活元素,它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教师经常结合生活元素实施课堂教学,既让学生在动手和快乐中学习,也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手动实践,才能确定出好的做题方案,才能更进一步的牢记巩固自己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在兴趣中成长和完善自己,这样最终让学生的素养不断提高[4]。
(四)灵活地转变教学的角色,构建和谐有乐趣的课堂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转变教学角色,与学生做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习,教师与学生用心沟通,构建和谐有乐趣的课堂,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学习《认识圆柱体》的前一天,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的任务——搜集一些关于圆柱体的资料,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做“小老师”讲述相关知识。通过前期的预习准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互换角色,教师暂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小老师”给下面的同学们讲课,教师要像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课堂上,教师要观察台上的“小老师”讲课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出现一些纰漏。如果出现了错误的知识点,要及时地更正,以免台下的学生混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观察台下同学的反应,看看他们是否能听懂,能看懂。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三角形的图像和事物,来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类型。利用身边的事物举例子,更能让同学们将一些基础知识点牢记在心。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们讲授一些定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学生作为学习主人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激发,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恰到好处。这种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的活动是非常新颖生动的,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当中,这样一来课堂的质量会有显著的提高。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把数学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做到营造一个轻松合理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的生活环境,还有在数学中植入不同的生活元素,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和牢记,最终促进学生各个方面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秀丽.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考试周刊, 2018(3):61-61.
[2]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5-10
[3]李秀凤. 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J]. 广西教育, 2006(z4):66-67.
[4]郝新朝. 让数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 素质教育论坛,2017(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