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而“互联网+”也在新课改背景下,逐渐走进学校,迈入了课堂。它的独特优势就在于,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联网+;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互联网的普及,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课堂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导致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学习数学,如果教师再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更会增加课堂环境的压抑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借助互联网整合有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源,并将其与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点相融合,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生动具体的直观形象可以更好地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中的“铺地砖”问题时,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展示了铺地砖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加深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感受,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欲望。在四年级《平行与垂直》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平行与垂直”的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智能网络课件,实施个性教学
新课改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然而,“因材施教”在传统教学中却只能作为一个理想化的追求,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做到照顾每一名学生的差异性,即便教师们持有主观愿望,但却由于没有客观条件的支持而忽视。现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制作精美课件,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也更为全面,使得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另外,教师制作数学网络课件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就利用网络制作了包含认识时间单位、学看钟表、相关习题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设计,给予了学生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想要学习的部分。有的学生对本课知识已经有着一定的掌握,那么他就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课内学习任务,那么他就可以选择看一看其他的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还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互联网+,增进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教师通过巡视课堂来搜集教学素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尤其是在后边的交流环节中,教师只是通过素材搜集来进行师生交流或互动,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而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同时,学生可以在平台分享自己的答案及解答方法,并相互进行点评和点赞,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另外,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通常都是以书面习题为主,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或倦怠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适当的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等手段,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创新和改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时,必须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及时整合各种相关教学资源,以便可以将教学内容展现得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其形成过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数学综合素养,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卓玛草.“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51.
[2]彭清林.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8(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