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作者:徐玲
[导读] 目的: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中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9年5--11月收治的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54)予以急诊科常规护理,实验组(n=54)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15%)显著高于参照组(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中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9年5--11月收治的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54)予以急诊科常规护理,实验组(n=54)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15%)显著高于参照组(85.19%),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急诊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帮助,并可使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急诊;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

 
          急诊科是各大医院的重要科室,所收治的均为病情危急或重症患者,具有突发状况多、死亡风险高等特点。患者因病发突然、痛感强烈等因素,常会出现较为显著的负性情绪,不利于其病情控制[1]。为优化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我院在2019年5--11月为部分急诊科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现将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如下汇报: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数据
          将我科在2019年5--11月收治的急诊患者纳入小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8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7例、51例;年龄分布在22--65岁范围内,平均(41.9±5.7)岁;疾病类型:消化道出血28例,冠心病2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糖尿病低血糖发作19例,其他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4)与参照组(n=54),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P>0.05,可开展此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案,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输血、用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发症防治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如下:
          心理状态评估:急诊科接到患者之后,在评估病情的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语气温和,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询问患者的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并做好记录。在询问过程中,通过患者的语气、语速判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确定患者有无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并分析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2]。
          心理疏导:对于因疼痛、不适而出现烦躁、焦虑情绪者,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放松身心,做深呼吸,让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与护理,同时可就轻松的话题与其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痛感。对于因经济压力、担心疗效、担心日后工作及生活受影响者,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健康是首位,我院有先进的医疗技术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让患者不必担心,安心接受治疗,病情康复后,一切均会好起来。对于担心为家庭人增加负担者,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地与患者多交流,态度要真诚,可穿插就时事新闻、娱乐事件等,以拉近护患距离。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表达,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不可有不耐烦、敷衍等表现[3]。同时还要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将患者的病情情况、治疗方案、疗程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这样可以减少其担忧,提升其配合度,也有助于避免护理纠纷事件。
          1.3 评价指标
          (1)SAS、SDS评估值:在初入院时、护理后,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良好[4]。
          (2)护理满意度:当患者出院时,为其发放调查问卷,由其对急诊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
          1.4 数据统计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计量资料( ±s)、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分别采用t值与 2值验证,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
          在初入院时,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估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估值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初入院时

护理后

初入院时

护理后

实验组

54

48.66±3.51

36.62±2.89

47.98±3.03

36.82±2.74

参照组

54

49.05±3.70

44.40±2.94

48.15±3.11

43.41±2.83

t

 

0.5619

13.8678

0.2877

12.2938

P

 

0.5753

0.0000

0.7741

0.0000


          2.2 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2: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54

45

8

1

98.15%53/54

参照组

54

31

15

8

85.19%46/54

2

 

 

 

 

5.9394

P

 

 

 

 

0.0148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程度不一,再加之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强烈,易出现突发情况,这也为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高效的护患沟通,能够提升护理效率及质量。心理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是指由护理人员结合心理学知识,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影响与干预,使其向积极、良好以及预期方向发展[5]。为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并能帮助其减少心理顾虑、排解不良情绪,这对病情治疗极为有益。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估值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及价值。
          综上,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婷.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2):85.
[2]黄小红,黄蓉.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病学,2019,8(03):22-23.
[3]王训文.急诊创伤患者应激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及对HAMD评分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1):143-145.
[4]应萍.心理护理对改善急诊急救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494-3495.
[5]张义花,段芬,陈锦秀.急诊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65-2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