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理工学校,山东省 莱州市 261400)
团旗飘飘,红旗招展,欢歌笑语……
在莱州市残疾儿童康复学校经常会看到一支支身穿学生服装,佩带团徽的青年学生在给康复学校的孩子们拖地、擦窗户、整理他们的宿舍,有的在叠被子,有的在帮助孩子们洗衣服,还有和老师一起深入到教室与残障孩子一起唱歌,一起手拉手跳舞。笑声、歌声传得很远很远,那笑声、歌声是那么甜美,那久违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一、培养关爱意识,共筑爱心长城
在学生德育教育系列活动中,烟台理工学校将“关爱”教育引入了学校的德育工程。自2005年学校将莱州市残疾儿童康复学校正式作为“爱心帮扶基地”以来,全校师生固定每周一次到康复学校“献爱心”给孩子们带去关爱与欢乐。
在关爱教育活动中,让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让每一位青年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幸运、幸福的。在通过这些残疾孩子的交流中深深地感触到:康复学校老师的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孩子的家长们那无助、迫切与希望的眼神;在与残疾孩子的心与心交流中,他们流露出天真无比的喜悦,他们的欢笑是那么的实在与真挚。更突出的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由接触开始的陌生、惧怕转变为同情、接受、交流与关爱等多种思想的“情变”,甚至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如果一个家庭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残疾孩子,那么对于这个家庭和孩子而言就是不幸的、痛苦的;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却是非常幸运、幸福的。所以换位思考,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上的残疾人事业,他们会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转化为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动力,养成在学习与生活中去关爱他人、奉献爱心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二、奉献点滴热诚,献出无限真情
参加市康复学校每周一次的“献爱心”活动至今,已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也记不清有多少人来过了,不管天气的变化,还是有无特殊情况,各个班级都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到康复学校献一份爱心。同学们除了给他们带去欢乐,还经常利用自己积攒下来父母给的零用钱给孩子们带去了图画书、铅笔盒、笔、本子等,有的同学还将自己新买的袜子、毛巾和从家里带来洗的干干净净的衣物等也送到了康复学校老师和孩子们的手中。仅财经部的一个班级而言,一次捐出图书80余本,衣物50多套,价值超过千元。小小的礼物体现出烟台理工学校师生的点滴热诚,也使孩子和家长们感受到了我们烟台理工学校师生的无限真情与关爱。
康复学校徐绍武校长每每拉着老师和学生们的手连声道谢:感谢老师和孩子们,你们比起我们这些学生是幸福的。你们要听父母老师的话,珍惜美好青春,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每次学生离开学校时,孩子们总是隔着窗户与栏杆与同学们依依不舍,说着含糊不清的话,争着挥手告别……
三、传递爱心接力,同奏和谐乐章
烟台理工学校在开展关爱教育活动中,不仅把市残疾儿童康复学校作为“献爱心帮扶基地”,还定期组织学生到城港路敬老院、永安路街道敬老院去义务劳动,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多次参加莱州市举办的为残疾人捐赠轮椅的义务活动,使学生得到了一次次的学习与锻炼。
活动中没有了命令、没有了任务,却成为了师生们每周的自发行为。有的班级拿着卫生工具,有的班级带去了娱乐节目,有的班级带去了慰问礼物;没有了评比,没有了班级排名,但它却成为了烟台理工学校各个班级手中的“接力棒”,这将会永远的传递下去。每个烟台理工学校人会让“爱”在校园里扎根,每个烟台理工学校人会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师生共同奏响烟台理工学校和谐乐章。
烟台理工学校的关爱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师生们自发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扬,烟台电视台对我校师生“献爱心”活动做过新闻报道,莱州电视台、莱州人民广播电台也对我们的感人行为做过多次报道,莱州市残联也把烟台理工学校的这种关爱教育活动整理成典型汇报材料上报到中残联;每年我校都会被莱州市委市府评为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爱是博大无私的给予,爱是人间不尽的情缘。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份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伸出关爱之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都去关心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去关心社会。让关爱、支持、尊重、平等、理解成为我们心灵间桥梁,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在全社会传承发扬!
作者简介:王锡广,男,山东莱州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