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作者:陈少玲
[导读]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有效反馈和多维呈现,延续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深入文本。 关键词:名著阅读;多样激趣;多层反馈;多维呈现
(广州市天河中学猎德实验学校)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有效反馈和多维呈现,延续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深入文本。
关键词:名著阅读;多样激趣;多层反馈;多维呈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承载着人类文化中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近年来,各地对名著阅读越来越重视,考查方式愈加多样化。但不管如何考查,最根本的应对方式就是让学生爱上名著,把名著读到心里去。笔者所在的学校,生源比较一般,在开展名著方面的确遇到很多的阻碍,比如各科作业量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中下层次的学生比较多,对名著提不起兴趣;能扎扎实实读完整本书的尚在少数,更不用说有深刻的理解体悟。如何才能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真正把书读进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多样激趣,提高阅读兴趣
             名著虽然精彩,但因其与学生存在着时代和地域的隔阂,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有时也会因为其枯燥难懂让学生产生逃避心理,形成阅读懈怠。因此,在组织学生阅读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止步于名著大门之外的学生带进门。从这个角度来讲,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昆虫记》的导读,可以采用多媒体激趣,课前播放一些昆虫的图片或者视频,通过视觉冲击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设疑激趣法。引入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
             当学生看到这段文字时,自然会对这个写虫子的人,这部写“虫子”的书感兴趣,接着介绍《昆虫记》便是顺理成章,而学生也能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走进文本。
             又比如《骆驼祥子》和《水浒传》的导读,则采用猜想法。《骆驼祥子》可利用题目让学生猜测:“骆驼”和“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水浒传》时,可以先出示几个英雄的绰号,比如“及时雨”“豹子头”,让学生猜测人物的相貌和性格,然后再通过阅读原著进行印证。
             二、多层反馈,保持阅读期待
             激趣之后便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最难监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阅读疲劳、兴趣难以维持的现象。为了能够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监控学生的阅读情况,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1、课前抽测
             每日阅读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笔者会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名著阅读的检测反馈。题型设置要简单,可以是判断题、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以分组抢答的形式进行,答对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加分奖励。这样的抽测简单省时,既能让教师掌握学生阅读情况,又能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记忆,小组间的竞争也更能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在阅读中更加细心用心。
             2、批注分享
             批注分享可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分享课,对同学们本周的阅读情况进行监控总结。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内容的概括、人物的分析,语言的鉴赏、感悟的迁移等等。学生可在分享课上畅所欲言,自由沟通,相互提问和解答,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使思考得到促进,使思想得到补充。

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加以干预指正。
             三、多维呈现 ,提升阅读能力
             为进一步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教师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展示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不断提升思考和解读名著的能力,而能力提升引发的成功感也能促使学生对新的名著产生阅读兴趣和动力。
             1、绘制思维导图,让阅读系统化。
             笔者发现,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耐心,常常半途而废,即使读到了最后也由于没有理清头绪而忘了前面的内容。这是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名著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阅读内容中找到一个中心点,通过这个点扩展分支,分支再根据知识内容进一步扩散,形成一个知识网,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例如在复习《骆驼祥子》一书时,由于是第一次引入思维导图,笔者先从学生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分析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首先以主人公作为起点分析“祥子”的形象特点,再以“祥子”为中心,通过人物关系辐射出其他人物“虎妞”“小福子”等等,再一一进行分析。这样下来,整本书的人物框架清晰明了。学生也表示这种方式有趣有效,在绘制的同时也在脑子里把书再过了一遍,思路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效果更加明显。
             2、演绎名著剧本,让阅读立体化
             组织名著阅读教学时,形式要灵活多样,过于枯燥单调容易降低学生热情。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教师可据此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充分展现他们的风采。课本剧表演能够直接展现出学生的文本理解程度、情感丰富程度、文学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完整的课本剧表演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能够一次性表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课本剧表演是学生最期待最青睐的呈现方式。首先,学生自行分组,教师根据学生层次适当调整,尽量使每一组内的学生层次相对平衡。接着由学生自行选定名著中的内容进行剧本编排、角色选定和表演训练。最后是展示阶段,这一阶段通常会采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比如A小组表演完之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观剧的同学会从人物角色设定合理性、表演的动作语气、感情的饱满程度、演员间的默契程度进行点评,对于欠缺部分会由纠错的同学进行纠正表演,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纠错示范。这样的展示形式活泼有趣,学生能在体验中更好地领悟名著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名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而对教学而言,这样的形式立体可感,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教师都能从中窥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制作创意材料,让阅读具体化
             创意材料包括书签、日历、模型等等。比如在学习《昆虫记》时,让学生选择一种昆虫做成书签。书签的正面可以贴上所选昆虫(比如螳螂)的图片(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手绘昆虫画像),概括这类昆虫的习性,背面写上“你从这类昆虫身上得到的感悟启示”等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选取“我最喜欢的十大昆虫”,制作成日历,每页日历上粘贴一种昆虫图片,写上喜欢它的原因,还可以写上“它给予我的启示”等等。这样的展示也是一种整合,学生在制作创意材料的过程中既贴合了文本,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领悟,同时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当他们呈现自己的作品时,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开展名著阅读,需要以激趣为前提,采用多种方式保持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通过多维的展示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深化学生阅读体悟。名著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阅读之路上前行!
参考文献
[1]冯大舟.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体会[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2]张怡妍.名著阅读教学三部曲[J].文学教育,2019.06
[3]尤文文.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