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519075)
摘要:新课改下,问题意识培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为此,本文主要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分析问题意识培养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教师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展开思考和探究、为问题寻求有效解决方案的意识。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认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价值,并采取科学策略切实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改善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从属者,教师亦不注重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历史知识,主体性不足,历史学习兴趣缺乏。如果教师转变教学思路,重视通过应用问题搭建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那么就能有效将学生还原为课堂主体,推动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积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切实实现历史教学质量改善。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是学生展开独立思考的起点,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他们就会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为问题寻求有效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搜集与整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考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而这些能力皆是他们走上全面发展之路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有效推动历史教学适应新课标与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设计历史教学问题,将问题应用贯穿于历史教学全程
要想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就应仔细研读和分析高中历史教材,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课本重难点,并从中科学提炼历史问题,充分保证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及示范性,为学生提供问题范例,促使学生模仿和学习提问方式和角度,主动提出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将问题应用贯穿于历史教学全程,从预习环节到课堂教学环节,再到课后复习环节及课外主题探究环节,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应用历史问题,以此增强问题教学实效性。教师在不同环节需应用具备不同特征的历史问题,力求最大化实现问题对于历史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为学生设计“阅读课本并回答: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具备什么特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破灭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破灭中获得什么启示?”等知识性历史问题,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设计“如果你是伯利克里,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阻止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走向覆灭?”等趣味开放性历史问题,在课后复习与主题探究环节为学生设计“请你借助互联网或者查阅相关书籍,搜集关于古代民主政治的更多资料,注意整合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教材上所没有的内容,并据其深入思考为什么古代民主政治会走向破灭”等历史问题。
这样一来,问题就成为教师组织历史教学的清晰线索,学生就会意识到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提出问题。
(二)巧用多媒体设备,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通过全面整合各类历史教学资源,并充分发挥多媒体集成图像、文字展示以及音视频、动画播放等功能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出历史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展开历史教学,以此优化学生历史学习体验,让学生进入情境所展示的历史时代、代入情境中历史人物的视角与心理展开思考,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方向性,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培养其问题意识。与此同时,多媒体历史教学情境还能够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知觉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敏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历史问题、向教师提问,从而能够切实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关于抗日战争的主题图片(如淞沪会战、长沙会战、百团大战主题图片)和文字材料(如毛泽东《论持久战》选段)、播放抗日战争主题纪录片,以此为学生创设出历史学习情境,深化学生对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这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各自发挥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历史必然性和意义等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代入抗日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当时人物的角色心理展开思考,如让学生代入蒋介石的角色视角和心理,思考国民党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原因,并推动学生从具体历史人物出发提出历史问题,从而切实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建立历史学习小组,推动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主题探究
通过建立历史学习小组,教师能够推动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共同发现从前不曾注意到的历史问题、获得关于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历史小组中展开主题探究,以探究式教学来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科学划分为若干人数在5-8人的历史学习小组,推动组内优势互补、组间平等对话,并合理设计主题探究活动,调动各个历史学习小组积极参与。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各个历史学习小组参与“全球化对于我们所在城市的影响”主题探究,推动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和整合资料、实地调查和访问以及小组讨论,形成对于经济全球化现象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在这一过程思考全球化的“双刃剑”性质、从全球化与本地生活之间的关系中发现和提出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创新问题,然后进一步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共同思考和讨论,并将思考成果写成探究报告,再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对话。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既能切实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又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通过落实合理设计历史问题、将历史问题应用贯穿于教学全程从而为学生提供提问范例,巧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建立历史学习小组推动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与主题探究等策略来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书敏.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83.
[2]奚兴凤.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散文百家旬刊,2017(11):249.
[3]张春蕾.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7(15):90.
[4]沈文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分析[J].新课程(下):201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