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作者:蒋旭蕊
[导读]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关键性因素,而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并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将以小学教育阶段为例,试析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望对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及其教育功能发挥,有些许帮助。
(沈阳师范大学,110000)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关键性因素,而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并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将以小学教育阶段为例,试析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望对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及其教育功能发挥,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
          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式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这种创新思维却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方可实现。因此,针对每个学生在思维习惯及性格特点上的不同,下文中,将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分析。
          一、小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阻的成因
          新课改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给予了更高的厚望,希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课本知识讲授给学生,可以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导致,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一定的阻碍。
          1、教学方法滞后
          现阶段,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为6到12周岁之间,而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其认知、思维、行为等,都与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则将这一点作为采用“灌输式”教学的依据,进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在授课时,只是按部就班的将课本所涉及的知识讲完,再留几道课堂作业便结束。这种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受到极大的阻碍。另外,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起学生的求学热情,最终导致学生成绩无法提升。
          2、缺乏师生互动
          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可以让老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行为等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施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是小学阶段主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上侃侃而谈,只是偶尔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稍作思考,举手回答,再直接揭晓答案,而在课下,也同样如此,缺乏课上的互动,会让学生抵触与老师的课下接触,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更谈不上运用师生互动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3、独立思考时间较少
          小学阶段,虽然主干学科是语数外,但其他学科也依然存在,其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学科教学区分成具有一定的主次关系,主干学科经常性占用其他学科的课堂时间,且为追赶教学进度,往往在课堂上不会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从而导致,由于思考时间过少,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等来浸染学生,进而将其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1、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向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的滞后,是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采用例如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等,也可多种方法并举,如在讲授法中融入提问法,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可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并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会使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而老师要做的则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进而促使他们在学生上由被动转向主动。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将生活实例融入到教学中
          良好课堂氛围的打造,是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学习自由,且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引入生活中的内容,以生活实例作为知识讲授的例子,便于学生更好理解书本中的知识点,也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这种感觉,也会让学生更加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久而久之,对于事物会产生有别于他人的独到理解,成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3、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现阶段,在很多的小学当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实现都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主观的支配,安排学生做各类习题,以掌握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这也是传统教育思想所造成的影响。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必须在注重学科教育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在课上,书本知识讲授完毕,要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课下,尽可能少一些家庭作业,可多按照课堂内容,设置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且需动手操作的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的思考问题,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结束语
          综上,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依然有受到传统思想制约,因此,教师必须要摒弃这一思想的束缚,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思考,并给予其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彦国.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
[2]刘东杰.论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29).

作者简介:蒋旭蕊(1996.05-),女,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新集镇东达屯村人,学历:硕士在读,专业:小学教育,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