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作者:沈家喜
[导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和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思想,将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计算特点作为出发点,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方法与策略,以全面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合浦县山口镇大村小学,广西 合浦 536122)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和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思想,将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计算特点作为出发点,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方法与策略,以全面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与它紧密相连的数学计算能力便也成为了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而这个能力的高低将对数学学习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
           一、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众所周知,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包括计算的准确率与正确率两个方面,同时这一能力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基础。教材中数学计算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与成绩。另外,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耐心的品质。
           二、学生在计算时容易遇到的问题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感知物体比较笼统,尤其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自身感觉到的,孤立的现象,而没有注意事物其中的关联。因此在做题、抄写数字、符号时没有看清楚就忙着下笔,最后发现抄写上的数字是错误的,即使后面的计算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再细致检查就会导致失分,例如,将“9”写成“6”,将“-”号看成小数点,把“62”写成“23”,或是将“+”写成“×”或者“÷”等。
           2.在计算时注意力不够集中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的注意力仅仅能高度集中20分钟,而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因此注意力专注时间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短。而计算题往往考验学生的耐力、专注力,要求学生将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时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等问题,造成计算错误。
           3.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过于冗长、复杂时会采用简便运算方法,但这也会容易造成运算的错误,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本来是为了简化计算步骤,但却把运算顺序搞混了。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时,40.29-(10.2+14.6)可以分别减去后两个数,但如果括号里的运算符号变为负号,学生就容易弄混,比如40.29-(10.2-14.6)就不能简算,而是需要去括号变为40.29-10.2+14.6。


           三、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策略
           1.注重多种运算方式,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方式主要包括口算、估算、笔算和简算等,多种运算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能够强化计算训练,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数学教师需要开展多种计算方法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等多种运算方式进行计算,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别,思考每种算法体现的不同思维,在交流、思考后学生再次选择认为更合理的算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方法,我先从学生们的口算开始训练。以1.5×5这个算式为例,一开始,我并没有要求学生们进行竖式计算,而是让学生们将算式中的“1.5”看成“15”,然后口算出15×5的结果,最后在将结果中添加一位小数。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再纠结于小数点,而是将其化为整数,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同时这一过程也在不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小学生读题的细心程度  
           当小学生拿到题目时,第一步就是仔细读题,了解题目的涵义所在,这个步骤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我引导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先要仔细地、反复地读题,要求他们将题面中的关键字词划出来,并在读题的过程中思考题目的涵义,理解题目的目的。这将使得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养成一个细心的好习惯,帮助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抓住细微的线索,找到题目中的障碍,以便顺利解答题目。
           例如,在《分数加减法》一课中,我要求学生们在审题过程中关注“增加”“减少”“增加了几分之几”“减少到几分之几”这样的关键词。比如说一个“了”和一个“到”字就能让学生在审题时出现理解偏差,导致随后的解题失误。所以说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注重这些存在于数学题目中的微小细节,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展开解题过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3.对于错题要重视
           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因此,遇到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寻找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而不是反过来责备学生,认为只有“海题”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想法明显是错误的。笔者借鉴了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在学生出错的地方写上评语,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再次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因题的重点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在批改一次作业过后,留意学生对哪方面的题比较生疏,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要集中进行讲解。而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师要耐心对他们讲解,让学生从错题中进行反思,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的题记下来,并进行分析、改正,在复习时可以拿出来看看。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毕竟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细心浇灌。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需要因人施教,面对错题要及时发现,注重多种运算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许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6):207.
刘云富.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8):145-146.
庞小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上), 20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